老上海的百乐门(附图)

百乐门玻璃小舞池

百乐门大舞池

百乐门门厅

百乐门舞厅酒巴

昔日百乐门外景

1932年,“百乐门大饭店舞厅”(习称百乐门)在上海西区甫一出现,便以绝对夺人眼球的姿态,让人眼前一亮。百乐门是一个名叫顾联承的投资商花了七十万两白银,购下这块毗邻静安寺的地块,然后由一位姓杨的中国建筑师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承建。顾联承的营造理念便是Paramount Hall(最高的、最卓越的建筑),并取其谐音命名:百乐门。

百乐门楼高共三层,底层为饭店和管理处,二楼三楼为舞厅;最大的舞池有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踩上去富有弹性,故人称弹簧地板;在这样的地板上一展舞姿,应该会让人陡生飘忽灵动的陶醉感吧。三楼有可供少部分舞伴跳舞的小型玻璃舞池,那显然是为一些需要避开他人耳目的男女舞伴特设的。百乐门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造型为近代美国式,转角顶部耸立有九米高的圆柱形玻璃钢塔。每当夜幕降临,繁星闪烁,人在遥远处,一眼便可看到百乐门钢塔顶上熠熠闪亮的灯光。这钢塔、这光亮,也成了被称为“东方第一乐府”的百乐门的一个抢眼标志。百乐门舞厅少不了达官显贵、名媛淑女,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等各色人等身影的出入。有的还来自遥远的异国。于是,在那么一些日子里,在华灯初放的时刻,在从百乐门舞池飘浮开的丝丝缕缕的轻歌曼舞中,人们不无惊讶地看到了风流倜傥的少帅张学良、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夫妇等人在舞池中旋转的舞姿。前者每来上海,必来百乐门;后者则是慕名前往。当然,更多出入百乐门舞厅的,当数一些电影明星。“电影皇后”胡蝶便是其中之一。以做女式时装闻名的鸿翔时装公司,就曾为胡蝶“度身定做”的时装策划过多次商业推介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胡蝶被电影界评为“电影皇后”时,“鸿翔”向胡蝶赠送一套由特级技师精心制作的高级礼服,并诚邀她穿上这套礼服,参加“鸿翔”假座百乐门舞厅举办的时装表演会……

百乐门建筑宏伟富丽,设施齐全豪华,尤其是强大的舞女阵容在上海独占鳌头。《上海鳞爪》记载:上海“跳舞场的开设虽不及电影院之多,然也有三十多家。……最普通的代价,一块大洋可以跳三次,每次只费三角三分(更有新开设的小场子为招徕起见,一块钱可以买六张舞券跳六回),就可和半裸的粉香扑鼻的、婀娜多姿的舞女搂抱接触了。”

百乐门也堪称上海爵士乐的起源地。1947年,百乐门组织了一班全华人乐手的乐队。那是上海第一次让一个全华人的爵士乐队在高级舞厅演出。有了这支足可与外国乐队PK的“百乐门爵士乐队”,百乐门从此更加声名远播。百乐门的爵士乐,有许多中国民歌,其中像《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等歌曲,都是经典的爵士乐曲。听众从各自的出发点赋予爵士乐以多元诠释:怀旧、优雅、异国色彩,或从中引申理想化的生活情调。百乐门舞厅给人的感觉充满了怀旧的气息。而爵士乐本身就充满了淡淡的话旧轻愁。每当爵士乐在百乐门舞厅悠悠荡漾开来,它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派拉蒙电影里的那句旁白:老百乐门爵士乐队响起了,你无法拒绝华丽转身。

应该一提的是,那时在男宾的舞步背后,多的是快乐和醉生梦死;而在舞女的舞步背后,多的则是举家糊口的艰辛和泪往肚里咽的苦涩。

(陆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