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春秋,档案如花正芬芳

 

1

有一位古人,深知档案的珍贵;有一则故事,让人肃然起敬。

公元前20610月的某日,有个叫萧何的人,在进入繁华的咸阳城后,不被美色所蛊惑,也不贪婪金银珠宝,却直奔丞相府和御史府,接收了所藏的秦朝户籍、地形、律令、图书等资料,并登记在册。萧何接管了这里,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完善的资料库,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只是,那时的资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新中国的档案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当一份文件为国家挽回100多万元损失的时候,档案重要不?当一页档案找回8年工龄,这对从市区赶来的临近退休的中年夫妇能不兴奋吗?当76岁的朱阿姨,24年的期盼在档案馆遂愿,为1961年下放而如今疾病缠身的胞弟找到了资料,因此可以享受每月529元养老金时,朱阿姨能不激动吗?……档案还原了历史,“开口说话”了。

当希望寄托于某一个馆,当真相出自一本案卷,当惊喜来自一张纸的时候,这个叫档案馆的保存的案卷中的一份资料不再深闺沉睡,不再成为摆设,不再默默无闻,她以一种自然、古朴和安静的面孔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深感庄严、厚重而敬畏。

“涉外婚姻登记档案”“市级人才引进审批档案”和“专业技术干部的农村家属迁住城镇审批档案”等3类民生档案查询事项已正式纳入上海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常规事项,民生档案“全市通办”可在线免费查询的档案门类已达15种。档案,越来越彰显着其个性魅力,服务于社会和更多的市民。

如果说,时间是历史,是生命,那么,档案就是时间留下的足迹,是生命的见证,是无尽的永远接续的曾经的记录。

今年是松江区档案馆成立60周年。60个春秋,档案从深藏箱柜,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再到“抛头露面”,从神秘走向公开,是时代的进步,是档案的魅力,更是兰台人对档案“深耕”的展示。

 

2

19495月,松江解放。松江县人民政府建立后接管了旧政权档案,并逐步建立健全新政权档案。195912月底,建立了松江县档案馆。这以后的20多年,档案馆的重要任务是定期、不定期清理档案,其次是保管和利用档案。这个时期的档案是神秘的,不对外开放,只有单位因工作需要,凭介绍信才能到档案馆查档。因此,市民是无法接近档案,也无需利用档案。档案长期处于内部保密的状态。

197819803年松江区档案馆接待大厅查档统计为例:

 

年 度

查档单位(个)

查档人次

利用案卷

1978

314

680

451

1979

653

1300

882

1980

1040

2009

1773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看到了这个阶段的松江县档案馆重保管,轻利用。主要是单位因公需要而利用档案,譬如:平反冤假错案、职工下放、工商登记、退职退休等。

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松江县档案馆是幽静的,是市民心中的神秘之地,就连库房南北开启的小小窗户上,都糊上了报纸或白纸,更增添了神秘感。从外面看到的这幢房子仿若密不透风,与外界隔离,难怪,有市民不知道松江还有一个档案馆,有的把档案馆说成“党员馆”,是保存党员资料的地方。封闭、保密,致使档案整日沉睡,无法发挥档案的更大价值和作用。

 

3

档案保管的最终目的是开放和利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沉默的档案终于迈出了开放的“脚步”,迎来了新的春天。

1986924日,松江县档案馆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馆开放档案的暂行办法》规定,宣布于当年103日起,向社会开放首批档案,主要有土地证存根、土地房产所有证申请书、户口田亩榜和人口土地赋额登记表,还有《申报》(1872-1949年)和《民国日报》(1916-1947年)。

自此,我国公民持本单位介绍信、工作证或居民身份证,均可到松江县档案馆查阅开放的档案。

这以后,档案馆每年向社会开放一批档案。至20094月,松江区档案馆已向社会开放了916803卷档案。有村民建房申请表、婚姻登记、独生子女申请表、城厢镇买卖房地契存根、入伍退伍名册、知青名册、职工名册及工资清单等。其间,在19895月,还发布了《松江县档案馆关于向社会开放档案资料的通告》,规定了“凡我国公民,持有本人居民身份证、工作证等合法证件,即可来本馆查阅”。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再规定携带“单位介绍信”,真正体现了市民查档的自主和自由。

为了保证市民查阅婚姻登记档案,松江县档案馆安排力量,将相关信息摘录成婚姻登记卡片,按乡镇、姓氏排列,使查找婚姻登记情况更方便。随着松江区档案馆数字化工作推进,全部婚姻登记档案被首批列入数字化对象。相继列入数字化的还有独生子女档案、再生育子女审批档案、知青上山下乡档案、村民建房申请表、城厢镇买卖房地契存根、入伍退伍名册、知青名册等。

1992-1993年,2002-2003年,2008-20096年松江区档案馆接待大厅查档统计为例:

 

 

 

利用人次

利用案卷

    

 

编史、工作等

个人

个人调卷%

1992

399

3480

1171

2309

66.35%

 

1993

416

5546

992

4554

82.11%

 

2002

1890

7520

4762

2758

36.67%

这几年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调卷总量较大。

2003

1848

5462

2077

3385

61.97%

2008

5093

14629

8327

6302

43.09%

2009

8052

14879

8199

6680

44.90%

 

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个人到档案馆利用档案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市民因退休领取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费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但自己保管的独生子女证和结婚证因时间久远,有的几次搬家等原因已遗失,需要调取当时的结婚申请和独生子女申请表等而到档案馆查找档案。譬如,2007312-21日,8个工作日,接待市民518人次,利用档案678卷,复印及开具证明814份。大都也是因领取独生子女奖励费需要相关的证明材料。

 

4

为了让市民在最近地点、最短时间查阅到最需要的档案信息,2011年,松江区档案局以松江区市民服务中心和新浜镇档案室作为试点单位,开通了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查阅服务点。后又在全区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立19个民生档案查档出证服务窗口,提供远程利用,即“馆社联动”。20115月,松江区档案馆向上海市档案馆提交专题档案数据目录280327条,其中婚姻登记档案条目241696条、知青档案条目38631条,以便市民通过上海市档案馆查询保存在松江区档案馆的婚姻登记、知青上山下乡等信息。同时,与全市各档案馆的同步联动,12类民生档案可在线查档、跨馆出证,即“全市通办”。

2011年,松江区档案馆更新改造了查档服务接待大厅,设置了查档接待区、电子档案阅览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区等。全年共计接待市民查档8256人次,利用档案15204卷,复印或出具证明12800页。

2013-2015年三年设立在松江区市民服务中心一个点的查档统计为例:

 

年 度

婚姻

独 生 子 女

 

人 次

出证数

人 次

出证数

2013

3459

3732

170

106

2014

5523

5544

61

40

2015

7144

7144

48

38

 

 通过“馆社联动、全市通办”,为市民利用档案提供了方便,档案真正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5

建设数字档案馆是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新形势下档案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全市一网通办“在线查档、跨馆出证”的基础,是实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的保障。档案全文数字化以后,查阅、编研、利用不需要再动用档案实体,提高了档案实体的安全性。

2017年,松江区档案馆在已经开始启动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克难奋进,截止201812月底已数字化全文12553790页(张/件),全文数字化率为94.25%。数字化档案涵盖了文书、基建、会计、专题、声像等各种门类档案,其中馆藏照片档案13427张,音频档案44盘,视频档案282盘,全部实现数字化。20181115日,松江区档案馆通过了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成为本市第5家、全国第29家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的档案馆。

如今,馆藏档案实现了全文数字化,档案接待检索,从原有较单一的线性的计算机档案目录检索改变为多入口、多条件的全库、全文检索的多维方式。近年来,档案利用人数逐年增加,公众满意度也不断提升,实现了档案资源的便捷和高效利用。

档案如花正芬芳。


(文/侯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