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身——从“工业锈带”到国家创新型试点

从辉煌到落寞,再从迷茫到奋起,短短几十年,昔日的老工业区杨浦闯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转型之路。以被正式授予“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为标志,杨浦区在新世纪的棋局中走出了一着妙棋,走出了困扰多年的难题,更走出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进入新一轮城市结构调整期,曾经兴旺发达的杨浦制造业从辉煌跌入低谷,高能耗拉动的增长模式无以为继,全区工业企业从1200家锐减至200家,产业工人由60万减到6万。直到21世纪初,杨浦仍未从根本上摆脱窘境。2000年,杨浦区级财政收入为16亿元,位列全市倒数第二。2002年底,杨浦区无就业、无稳定收入人员17万,占全区劳动人口的1/4;各类社会救助对象5.7万人,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众所周知,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当这个难题摆在杨浦面前时,每个杨浦人都不禁思索起这个关乎杨浦前途的发问:昔日辉煌不再,杨浦发展的新动力何在,杨浦的转型之路又究竟在何方呢?

停产后的上海第五毛纺织厂(王哲摄)

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

为了脱困,杨浦曾尝试重振国企、招商引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高强度建设住宅区带动,但成效均不明显。终于,杨浦把目光转向自身的独特优势——优质且丰富的高校资源。从这个切入点出发,2003415日,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决策,从此拉开了一场从“传统工业杨浦”向“创业创新杨浦”大转型的序幕。

2004528,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73日,中共杨浦区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关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计划”,成为知识创新区建设的两个纲领性文件。

此后,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按照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锐意进取、敢闯敢试,突破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瓶颈,校区为整个城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园区为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载体,公共社区为校区和园区提供公共服务。

杨浦“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五大功能区”

经过7年多的转型发展,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经济结构和城区发展方式显著变化,科教资源和创新要素不断积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俯瞰杨浦,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初露真容;五角场涅槃重生,成为人气十足、商业发达的成熟城市副中心;曾经的赤峰路设计一条街已然扩展为年产值百亿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西门子、大陆集团等一批跨国集团总部纷纷落户;沉寂多年的滨江沿线建成了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并启动了渔人码头等项目。杨浦的变化显而易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005年建设中的五角场

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杨浦区科委提供)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诸德清摄影)

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2010110,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杨浦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之一,杨浦的转型发展融入了国家战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高度评价上海杨浦实施“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把一个老工业城区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型城区。

2010110,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杨浦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之后,中共杨浦区委专门成立了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并邀请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区委全会专门作出了《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决定》,区人代会通过了《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规划纲要》,杨浦正式拉开了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大幕。

从“知识创新区”迈向“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在国家层面先行先试,没有经验和先例可循,没有过河“石子”可摸。但全区上下凭着“四敢精神”(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破难题、敢担风险),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在解放思想中谋求新路,跳出传统条条框框,迎来发展的新局面。2011年末,“四敢精神”被进一步丰富完善为: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攻坚、敢于担当。

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始终得到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创新城区建设被纳入上海市与科技部的“部市合作”框架协议,并建立了部、市、区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各项工作。如201012月,市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推出相关配套措施,还成立了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和发展专项资金。

杨浦持续深化“三区联动”核心理念,推动区、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动发展。建成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现上海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等7家各具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并与不少央企及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合作共建科技园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鸟瞰图(杨浦区委宣传部提供)

湾区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仪式(杨浦区科委提供)

杨浦也在不断汇集创新要素,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舍得用最好的土地、舍得用最优的政策、舍得用最积极的财政投入,来优化适合创新、创业、创意发展的区域环境。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各类平台先后落户杨浦。诺亚财富等一批金融服务机构集聚杨浦,形成了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杨浦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3310科技园等成为杨浦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中国(上海)创者者公共实训基地(杨浦区委宣传部提供)

杨浦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服务经济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出“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发展方针,即优先发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转型都市型工业,提升发展商旅文体服务业。

杨浦以五大功能区为重点加快推进载体建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和市级商业中心地位凸显,杨浦滨江发展带南段开发有序启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设计业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特色明显,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形态显现,新江湾城地区得到高起点规划开发。

新江湾城公园和新江湾城滑板公园

2010年杨浦的区级财政收入猛增至50亿元,2011年更达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幅在中心城区排名第二。这一年,杨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骤升至77.1%,科技企业数量位列上海第一。

2012423,《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长篇报道《从“工业锈带”到国家创新试点——杨浦转型敢为先》,对杨浦区近年来瞄准知识创新、转型发展的巨大成就进行了全面介绍。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时期,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大好局面下,杨浦的成功转型也为自身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杨浦成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2016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城区。如今的杨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浓郁,老工业区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时代又赋予杨浦全新的历史使命。

参考资料:

《杨浦年鉴2004》,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10

《杨浦年鉴2005》,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10

《杨浦年鉴2006》,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11

《杨浦年鉴2011》,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12

《踏径寻踪——杨树浦历史变迁》,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9

(杨浦区档案馆 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