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路的别样风情

不知不觉中,上海已经正式入秋啦。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非常适合逛街欣赏风景,宛平路就是一条非常适合走走逛逛的小马路,它悄悄隐匿在繁华的徐家汇商圈附近,沿途多为住宅,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安逸平静。

 

隐匿在繁华之中的风情

 

这条悄悄地隐匿在繁华的徐家汇商业圈附近的小马路,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掩映下,显得十分幽静。

宛平路位于徐汇区北部。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肇嘉浜路。中与康平路、德昌路、广元路、衡山路、建国西路相交。长1017米,宽15米,其中车行道宽9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侧植悬铃木。1922年法公董局筑,以旅沪法国侨民汶林(Jerome Antoine Winling)命名为“汶林路”。194310月,改名为宛平路。

宛平路7号和宛平路15号的花园洋房都是优秀历史建筑,15号门前有着高高的黑色竹篱笆围墙,把尘俗阻挡在了门外。宛平路17号——21号是三幢有着西班牙风格的洋楼,浅黄色的外墙,在法国梧桐的掩映下,低调地美丽着。宛平路189弄是新式里弄,建于1927年,建成后以汶林路命名为汶林别墅。内有三层楼房九幢,四层楼房两幢,住宅底层为附屋。在这条路的东侧有汶林一、二、三村。宛平路上的弄堂皆曲径通幽,两边围墙里伸展出来的浓荫夹道,显得弄堂更为幽深。

宛平路的开端就很华丽,在它与衡山路相交处坐落着至今被许多上海人视为城市经典地标之一的衡山宾馆。宾馆的正立面正对着马路的转角处,建筑空间开阔,十分高调地矗立在那里,凡是经过的人无不对它投以注目礼。


今天的衡山宾馆

衡山宾馆位于衡山路、宛平路转角,由法商万国储蓄合集资兴建,中法实业公司设计,潘荣记等四家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1934年竣工。这是一座高达62.1米的钢框架结构的综合性公寓建筑,属于近代建筑形式。衡山宾馆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它原来的名字是毕卡第公寓。1934年,毕卡第公寓正式落成,这座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欧式建筑一夜之间即成为当时上海西南部最高的建筑,这一纪录甚至一直保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


1940年代的毕卡第公寓

承担毕卡第公寓设计工作的是法国设计师米由第,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因此在装饰艺术还盛行于上海公寓建筑的20世纪30年代,就率先将毕卡第公寓设计成一栋典型的现代派建筑。整个立面显得简洁、明朗、稳重。从远处仰望,大楼主体仿佛一只展翅的雄鹰,又因盘踞街角中心位置,气势上显得尤为宏大巍峨。公寓内部装修以法兰西风格为主,蕴积着摩登时代的历史风情,尤其是宴会厅有着极为精致的图案和雕刻,是领略欧洲室内装饰艺术的绝佳之地。

毕卡第公寓作为当时在上海的豪华家庭式公寓楼的典范,建筑设计上迎合了众多追崇欧洲流行时尚的西方人的心理需求,公寓落成后仅半年,88套房间内就已住满了当时在上海的法国、美国、德国、比利时、苏联、丹麦、瑞士等外国人,其中又以犹太裔富商最多。当时的居住者大多非富即贵。据说,公寓里只住了两家中国人,一个是广东富豪谭家,另一个是巨商张静江的女儿张蕊英。后来有上海本地报纸给毕卡第公寓取了一个别名,叫做“万国公寓”。当年,毕卡第公寓还是洋行老板以及达官贵人的居处和活动场所,营造了一种欧化奢华的生活方式,有着一种潜在深处的富足、优雅、浪漫,一度风光无限。

历经时代变迁,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公寓,改为专门接待外国专家的招待所,衡山招待所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涉外旅馆。1955年,毕卡第公寓改建为宾馆。1979年于车库顶上新建餐厅和宴会厅。80年代中期又进行加层和重新装修,正面中部安装了观光电梯。1960年,衡山招待所改名为衡山宾馆,作为上海市政府一个“对外窗口”,接待到上海来访问的重要外宾。宾馆二楼设有大宴会厅“松鹤厅”,楼下则是规模较小的“百花厅”,三楼“衡山厅”时至今日仍是许多上海新娘的婚宴场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满足更多旅客入住需求,衡山宾馆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建筑加层,成为16层,并增设观光电梯。2008年,衡山宾馆荣登中国五星级酒店之列。多年来,衡山宾馆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包括一代国画宗师谢稚柳、朱屹瞻,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等。

 

凝聚上海风土人情的徐家汇公园

 

宛平路290号坐落着徐家汇公园。这里原是宛平路上建于1927年的新式里弄汶林西村,1999年建造徐家汇公园时,将其拆除。徐家汇公园的建设使原本安静的宛平路变得有些热闹起来。更为难得的是这座开放式的公园使宛平路这一带成为了凝聚上海百年风土人情之地。


雅致的徐家汇公园

从宛平路肇嘉浜路口的徐家汇公园西南入口步上台阶,迎面就是一根硕大的近百米高的铁锈红色烟囱,烟囱外壁粗糙,一排铁质楼梯贴附其上伸向项端,烟囱下部是一个六边形的基座。基座正面刻着“徐家汇公园”五个大字。这片绿地所在地以前曾坐落着大中华橡胶厂和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这根高耸直立的烟囱便是建于1926年的原大中华橡胶厂的排烟设备。有意思的是,在公园建设中这根烟囱不仅没被拆除,反而在原先28米的高度上又增高了11米。设计人员别出心裁地将“长高”部分的内部设计为布满光导纤维、外观镂空的“高帽子”,烟囱一旦通电打开,光导纤维发出的光亮透出外罩,就像是烟囱顶端冒出的白烟,弥漫整个夜空,煞是好看。如今这根大烟囱已成为徐家汇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建筑,它纪念了那个时代,警示着环境污染的危害。

由大中华烟囱下的小广场向宛平路延伸的景观天桥,长愈百米。漫步桥上,葱茏绿色、人文景观,尽收眼底。跨越这座桥,犹如穿越“时空隧道”,既可鸟瞰公园全貌,又仿佛在阅读上海的百年历史。天桥脚下是清澈的人工湖,湖底的鹅卵石隐约可见,一群群鱼儿在水中穿梭,好不自在。横贯东西的带状水系串联起全园的核心空间,弯弯的河道仿佛象征着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蜿蜒穿城而过。沿着水系北岸是步行带,乃游人亲水赏景之地;南岸则是绵延入水的自然草坡和婆娑的树林。

公园中心是下沉花园,它以黄浦江的形状来勾勒,配合黄浦江缩影水系,在小河的环抱中划出一个印象中的旧上海的老城厢。在布局上嵌入了城市记忆元素,在相应上海县城内外的位置,设置老城厢花园,用青砖铺地的小径给人以历史的感怀。

 

琳琅满目的各色美食

 

顺着景观天桥拾级而下,就来到了徐家汇公园赫赫有名的小红楼。因其红砖建成,故名小红楼。这幢百年建筑外观别致优雅,仔细欣赏这幢经典建筑,真可谓别具一格,风华绝代,绿树红墙,分外美丽。小红楼建于1921年,上世纪三十年代被EMI百代唱片公司收购。解放后,中国唱片厂改组,继续生产在国内堪称一流的胶木唱片,厂内还设有老唱机的修理部和唱片调剂处。到1982年国家成立中国唱片总公司,这里挂上了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牌子。上个世纪末,上海中国唱片公司搬离了小红楼。


徐家汇公园里美丽的小红楼别有风味

现在的小红楼是一家高档餐饮公司——La Villa Rouge,一家经营西班牙菜的餐馆。现在一楼是餐厅,二楼和三楼则是历史展示馆,就在这幢暗红色的小楼里,曾经诞生了《义勇军进行曲》、《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等经典佳作。这是当年造星的场所,胡蝶、周璇、王人美、龚秋霞、白光等“上海小姐”都是在这栋小红楼里留下了她们的传世歌声。现在,斯人远去,而那台老朽的刻录机、冒着黑斑泛黄的唱片封套和一首首挥之不去的世纪旋律,则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一代当红的“上海小姐”,一如远去的云烟,只有她们的歌声依然行走在岁月里,留给人们一片记忆的星空。如今的小红楼里,依旧有胡蝶、周璇、王人美、龚秋霞、白光等“上海小姐”的倩影旧照,在此寻觅芳踪,宛若穿越时光隧道,重温小红楼当年的风采与万般旖旎。追寻那逝去的浮光掠影,仿佛又依稀听到那美妙的余音袅袅。

东方融宴今年在徐家汇公园开出第二家店,也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拥抱徐家汇公园的天然氧吧,一品公园里的美景盛筵。莲花煮花螺端上桌,莲花一片片绽放,很有仪式感和创意,五月正是百花齐放的时候,特别应景。特意追问了其如此鲜美的缘由。店员介绍这道菜是用老鸡汤的汤底炖一天,再加入十年花雕酒,放入一斤花螺蒸半小时。这样除了奇幻的绽放,花螺滋味更鲜美,肉质酥脆爽口,简单的蒸法更能享受它的原汁原味。


东方融宴的美食莲花煮花螺

宛平路1891号的小森林こもり· 洋房日料是上海首家小森林洋房日料,外形别具一格,整幢洋房都被郁郁葱葱的绿植包围,仿佛与世独立的森林氧吧。推门而入,就能感受到如同雨后的晨露般的清新气息,让人不自觉融入这片惬意的自然环境之中。沿着木质楼梯拾阶而上,洞穴般的造景惊喜颇多,好像一不小心误入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洞。和风酒具、木制桌椅、森系餐盘、雕花木柜还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摆件,仿佛置身唯美的森林秘境,感觉自己也化身为森林小精灵一般。一落座便是一场关于森林的野餐物语,散发出源源不断的温柔磁场。有着十余年日料烹饪经历的师傅,讲究挑剔地烹制出100多道日式料理。周末不妨来这里享受一场日料盛宴或约一场下午茶,在一道道精致美食的温柔乡里度过慵懒时光吧!


小森林こもり· 洋房日料的美食



小森林こもり· 洋房日料内景

宛平路29518号的老典家怀旧古董西洋茶是一家很有情调的小店坐落在老洋房里,满满的怀旧感,仿佛一下子穿越回到上世纪。老板是个上海老克勒,说起他的这家店,他脸上洋溢起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说道:“我这里的东西全都是真货,都是我各地收藏来的,茶具红茶全都是英国空运进口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小小的螺丝壳,里面却是别有洞天,各式高颜值的骨瓷杯自是不必说了,大大小小不同品牌的留声机让人一秒便不自觉地沉浸于那个纸醉金迷的旧上海。就着醇正英式红茶、和着唱机里不疾不徐的爵士乐,氛围浪漫旖旎。老板还和我聊天说:“之所以叫老典家,其实是上海话老早点的意思,我就是非常地喜欢老上海的味道。希望能通过这个店唤醒人们对于老上海的记忆和喜爱。”

位于宛平路255号的熠烁吧是一家混搭风的特色咖啡馆,据说这是宛平路的第一家咖啡馆,门面倒是低调不显眼。在咖啡制作区,一个个玻璃罐里面存放着各种口味的咖啡,每一杯都现点现煮的,根据自己的口味,点上一杯咖啡,听着播放的老上海音乐,时光仿佛停滞在这美妙的时光里。店内的装修、摆设、布置和餐具,都透露着浓浓的小资情调。百利甜搭配咖啡的味道有点小特别,不苦且有淡淡奶香。他们家的夏季新饮品很好喝,关键量大,食材多。鸡翅是招牌,值得推荐。咖啡是现磨的,该有的香浓都有了,蛋糕真的是好吃又好看。

徜徉在遍植悬铃木与清雅绿荫的宛平路上,一边享受着饕餮美食,一边历数宛平路上的沧桑过往和历史烟云,顿时感受到历史积淀的优雅和繁华都市中的静谧与安然。这里宛如一片幽静的绿地,似乎远离繁杂的尘嚣,却又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文/贾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