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旧居

18751月,沈钧儒出生于江苏苏州。192011月至19216月,是他漫长革命生涯中少有的“清闲”时光。他携家搬进了天祥里(今永年路149弄),研读马克思《资本论》,并试图从改造旧式家庭中找到革新社会的解药......

 

 

永年路149弄(原杜神父路天祥里)20号地块图(1947

192011月起沈钧儒寓居天祥里20号。这一时期受五四新文化思潮影响,他专心研读马克思《资本论》,并以写作为生。他认为社会改革不见效病根在于封建家长制的恶习。12月开始作长文《家庭新论》,提出一系列改造旧式家庭的崭新主张。该文连载于《中华新报》,每月获稿费仅10元,用于家庭补贴及儿子沈谦留学用款。

《家庭新论》

他还热心参加褚辅成在沪发起组织全浙工会,谋求浙江自治,参与起草浙江省宪法,并编撰了《宪法要览》《制宪必携》等小册子,为省宪运动大作宣传。

1921年春节,沈钧儒率先在自家改革过节旧俗:“喜神挂在楼下中间,蜡烛供而不点,岁烛亦不点,辞岁除去。初一家中不行叩头礼,平辈一鞠躬,长辈三鞠躬”。4月,参加“家庭日新会”。家庭日新会以一夫一妇为会员,入会要求“不饮酒、不赌博、不吸烟、不挟妓、不娶妾”等,旨在唤起社会改革恶俗。后被推举为“家庭日新会”编辑员。63日,为节省开支,全家移居嘉兴。沈钧儒则搬至和民坊(八一三淞沪抗战中被炸毁)。

 

沈钧儒其人

沈钧儒,江苏苏州人。1912年加入同盟会、南国社。1927年出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1928年起在上海执行律师业务。1933年,参加由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同盟上海分会法律委员,配合斗争,营救被捕革命者和爱国人士。19351212日,与马相伯、邹韬奋、陶行知、李公朴等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参与筹建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1月,当选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主持一·二八事变4周年纪念大会、五卅惨案11周年纪念大会。5月,当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常委,负责组织工作。7月,与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四人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公开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月,同宋庆龄等人为鲁迅组织举行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将这次行动变成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盛大游行示威。

193611月,在领导抗日运动中遭捕,法庭上据理力争,从容答辩,把法庭变成宣传抗日救国的讲台。19377月获释。

出狱后沈钧儒继续为抗日、民主、团结斗争。将上海各界救国会组织改为“各界救亡协会”,扩大群众基础,更广泛开展活动。与各党派人士筹组全国抗敌救亡总会,任主席,为发展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创办《全民周刊》,提出加强全民族统一战线,将单纯的政府与军队抗战转变为全民族抗战。

《全民周刊》第一期

1942年国民党取消沈钧儒等救国会参政员资格后,沈钧儒领导救国会成员,把抗日救亡、团结御辱的活动转向发展民主运动。1945年同张澜、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呼吁和平、反对内战。1949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图文节选自《黄浦·红色起点》

 

(注:本文转载自“黄浦记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