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祥”的“才运”
 

 

老字号无疑有老字号的特色,就像不同的老字号,有各自不同的故事一样。但我得承认,坐到电脑前,想写这篇荣昌祥的故事,一开始倒并非被它的特色所吸引,感到非写它不可,而是一个正在走进荣昌祥的人的身影一下子攫住了我的目光,以至使我一时居然再也无法将目光从他的身影上移开。



荣昌祥老照片

 

这个走进荣昌祥的人,有一个全世界熟悉的名字:孙中山。孙中山走进开设在上海南京路上荣昌祥呢绒西服号的日期,是20世纪20年代初一个天气晴朗的白天。平时一脸严肃的孙中山这天脸露微笑,神情亲切,仿佛他正要去会一位老朋友。

荣昌祥就是孙中山的“老朋友”。自从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一天,孙中山请人到荣昌祥定制了几套西服后,荣昌祥的老板和店员们就将这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视为他们“伟大的朋友。”本来,孙中山请人到荣昌祥定制西服,就够让后者感到无限荣光的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的无限荣光对荣昌祥来说,还仅仅是开始,一个更大的荣耀,随着今天这位“伟大的朋友”光临,将为荣昌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从此被载入中国服装史册!

“伟大的朋友”进入荣昌祥后,向大家问了好,并说上次在荣昌祥定制的几套西服,他感到很满意。孙中山的话激起了大家一阵阵掌声。后来孙中山就让随员打开了他们带来的一个大盒包。打开大盒包后,里面露出了一套服装。

“这是我从日本带来的一套日本陆军士官服,我想请你们以这套服装为基本式样,然后再根据我的设想和要求,做一套服装。”

能为“伟大的朋友”做服装,那是荣昌祥的骄傲,他们告诉孙中山,“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严格按照要求做出这套完美的服装。”

孙中山笑笑说,“要求当然要提,这服装是我设计的嘛。”接着,孙中山就提出了他对这套服装的制作要求:服装用直翻领,上装做四个贴袋,加袋盖,袋盖做成倒山形笔架式。门襟用五粒钮扣。孙中山后来解释这套服装的“创意”说,笔架式象征革命要重用知识分子(笔杆子);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宪法。

不久,这套式样简朴庄重的服装终于在荣昌祥诞生了。因了和孙中山的关系,这套定型后的服装也就此获得了一个恒久而响亮的名称:中山装!



因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故称“中山装”。

“荣昌祥”因做出第一件“中山装”而名声大噪,

图为孙中山像与中山装广告。

 

 

现在,我们可以将视线从伟人身上收回来,投射到另一个普通人身上了。那个人名叫王才运,浙江省奉化县江口镇王溆浦人,他生于1879年,卒于1931年。当我这样介绍着这个名叫王才运的人时,读者们一定已经知道此人和荣昌祥的关系了。

是的,他正是荣昌祥的创办人。



荣昌祥铭牌

 

不过,当我透过历史的长河,检视王才运创业的经历时,最先让我感到怦然心动的,居然不是他如何创业的具体直接的过程,而是那一个个前前后后、陆陆续续从荣昌祥“跳槽”飞出去的身影,而鼓励他们“跳槽”飞出去的不是别人,正是为他们打造了一副翱翔的翅膀的王才运。作为一名商人,王才运不会不知道这些人才飞出去,开厂开店,对他,对荣昌祥意味着什么。但他既有这样的气度,也足可以使我们从中观照到他的人格魅力。用今天的话说,他“牺牲”了一己利益,却换来了对上海整个服装行业发展的推动。我不知道王才运这样做是如何想的,不知道这究竟是出于他的所谓境界,还是他有心想给自己出一些难题,以刺激自己激流勇进。这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由于缺少强劲的对手,因此深感寂寞乏味一样。而更让我感到诧异的是,从他这里“飞”出去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几个,而且几乎个个是能够独挡一面,自撑门户的“高手”。在此,我们不妨阅读一下这些“飞”出去的“高手”名单。也许,这样的阅读未免有些枯燥,但我觉得它对于我们认识荣昌祥,尤其是认识王才运其人,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王才兴、王和兴(二人系同胞兄弟,奉化王溆浦人),开设王兴昌呢绒西服号于南京路807号;王来富(奉化王溆浦人),开设王荣康呢绒西服号于南京路815号;王辅庆(奉化王溆浦人),开设王顺泰呢绒西服号于南京路791号;王廉方(奉化王溆浦人),开设裕昌祥呢绒西服号于南京路781号;王士东(奉化王溆浦人),周永升,合资开设汇利呢绒西服号于南京路775号;王正甫、王介甫(二人系同胞兄弟,奉化王溆浦人),开设洽昌祥西服号于广西北路346号;王继陶(奉化王溆浦人),开设汇丰西服号于静安寺路429号;孙永良,开设顺泰祥西服号于贵州路;王增表(奉化王溆浦人),开设开林西服店;王丰莱(奉化王溆浦人),开设王荣康西服店于重庆路;王  庆(奉化王溆浦人),开设中华皮鞋股份有限公司于南京路河南路东首;周毓孚,开设华东皮鞋店于南京路777号。

一看而知,从荣昌祥“飞”出去的,多是王才运的老乡,我估计其中不少人还是他的亲戚。于是我就想到,他们的“跳槽”,对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荣昌祥的管理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既然已置身于上海“十里洋场”开创事业,维系他们的关系那就不能再是温情脉脉的亲情,而是赤裸裸的利益。前者必须为后者让道。所以,我相信,这时候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肯定都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好合好散,那就各奔前程吧。于是,历史就记下了结结实实的一笔:在三、四十年代崛起的南京路西服业,几乎为奉化王溆浦王氏族人、门生所垄断;这些企业大多数都发展成为上海名牌商店,对繁荣南京路、满足市场起了相当作用。

有意思的是,荣昌祥似乎就此有了“发扬光大”的传统,你看,后来从荣昌祥衍生出去的一些西服店,他们的门生又纷纷“跳槽”飞了出去,像他们的老板一样,也开始自立门户,打造自己的事业;而且他们也大多将店开设在南京路上。这些人中有王克敏开设的敏泰西服店;王五芳开设的大方西服店;王和生开设的伟勃西服店(即后来的黎明服装店);王汝定开设的慎昌西服店(即后来的人立服装店);邬荣富开设的英伦西服店(即后来的景华服装店);金明德开设的天昌祥西服店;孙德生开设的东兴西服店;邬绥北开设的邬复昶西服店;罗潮维开设的天兴昌西服店;林天石开设的志翔服装厂等等。综观这样的发展渊源和势头,足以有理由让我们对他们的开创者——荣昌祥老板王才运刮目相看。



当年繁华的商街上荣昌祥的门面格外醒目

 

 

王才运是13岁那年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谋生的。他和西服结缘,做西服生意,和他的父亲很有关系。少年王才运刚到上海时在杂货店当学徒,因为他的父亲早年去日本时,学得一手高超的西服裁剪手艺,回国以后,他就让儿子离开杂货店,悉心教会了他西服裁剪技术。



当年荣昌祥西装的仿古式样

显然,单单会做西服,至少只能打造出一个出色的裁剪匠人,而不能成就日后荣昌祥的创始人王才运!自己也就更无从谈起做“中山装”的影响和“品牌!”用今天的话说,王才运的成功,除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肯刻苦勤劳外,更决定于他具有战略发展眼光。我去拜访几位对这一史事稍有知晓的老人时,老人们告诉我,王老板(王才运)当年曾算过一笔账,将门售与备料加工同时进行操作,既能满足部分顾客需要,又能使自己获得远远超出来料加工的利润。不言而喻,门售兼备料加工,那规模一下子就跃出了家庭作坊式小打小闹的窠臼了。老人们说,那时候,他们曾亲眼看到王老板先做“包袱老板”。

“什么叫‘包袱老板’?”我还是头一遭听到这个名词,所以忍不住就插话问了一句。

说话的老人倚老卖老地朝我笑笑,继尔慢吞吞地呷了一口茶,然后才抬起脸继续说道,“包袱老板”就是携带着原料到处跑,为需要做西服的顾客当场量体裁衣。这个过程也就是王老板积累资金的草创时期。等到他稍有了点钱后,他就租了一间店面,开设了王荣泰西服店,也就是荣昌祥的前身。这样经营了一段辰光,王老板又积累起了一定的资本,加上在这个关键时候,一个叫潘瑞璋的浙江慈溪人资助了他一把,王老板终于在后来的市百一店西藏路口转角位置上开设了荣昌祥呢绒西服号。那年是1910年。这位老人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不知是他的了解到这里止了步,还是他觉得应该留点话让其他更知情的人说说。

果然,一个满脸皱纹,自称更知情的老人开口了。老人说,他父亲早年在荣昌祥做过。

此话一出,我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到了老人慢慢嚅动的嘴上。老人笑笑说,别看我说话有点困难,但我记性好着呢,我父亲早年告诉我的事,我都记得。比如王老板当年叫到店里的职工,我听我父亲讲,大多数就是王老板自己亲自到老家去物色来的,像我父亲他们这些外乡人不过帮王老板照应照应店堂,扫扫地,揩揩灰,泡泡开水。荣昌祥铺面是商场,二楼前半部经营呢绒批发,的半部设立裁剪间、配料间、工场间,三楼前半为工场,后半为职工宿舍。这是当时南京路上第一家门售与加工合一的西服店。听我父亲说,发展到后来,市面越做越大,不仅做西服及呢绒批发生意,还兼营起了衬衫、羊毛衫、领带、领结、领带夹、呢帽、吊带袜、皮鞋等,当时正逢辛亥革命发生不久,上海集中了许多中外客商,而随着这批人士一起涌入上海的,自然还有无限商机。

“应该说,王才运是及时抓住了这一商机的。要不,孙中山何以不将最初定制几套西服的光荣任务交由别家,而惟独给予荣昌祥呢!”

老人们对我的这一插话,既不附合,也没反对。我很快意识到了,他们和我一样,也想继续听那个满脸皱纹的知情老人说下去。但多少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老人继续讲的不是王老板和荣昌祥的生意经,而是它的另一番光荣史!当然,这番光荣史比起创出“中山装”的“品牌”来,多了几许血肉飞溅!多了一层惊心动魄!可以说,那简直就是王老板和荣昌祥的一段革命史了。

说王才运是一位爱国商人是恰如其分的。是他在上海租界首先发起成立了南京路商界联合会并担任第一任会长,为维护租界内中国人民的合法地位和应有权利而奔走。如1920年,他就曾与工商界有识之士共同向租界当局争取组织华人纳税会,此后又为华人在租界内取得参政权,要求在工部局内设置华董席位积极奔走。

在阅读有关王才运和荣昌祥的资料时,有一则史事再鲜明不过地凸显出了王才运作为一名爱国商人的刚正形象。

那则史事的背景就是1925年在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我揣想,那番血腥的场面一定给王才运留下了久久挥之不去的印象。血案发生的地点南京路,邻近荣昌祥。那凄厉的枪声,一定深深震憾了王才运的心灵!于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的他立刻用他的行动,积极投身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之中。他觉得自己责无旁贷,他既是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长,又是上海租界内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组织——上海各马路商界联合会总会长。斗争结果,惊惶失措的帝国主义不得不惩办开枪杀人的凶手。然而王才运与肆虐者的斗争,终于也将后者激怒了,他的名字赫然出现了租界巡捕房抓捕名单之中。所幸由于王才运及时转移,得以躲过一劫。

躲过一劫的王才运很快又出现在了发动商界展开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实业救国运动之中。这时候,作为荣昌祥创始人的王才运还作出了一个痛苦的选择,那就是彻底告别荣昌祥。他说得很明白,荣昌祥经营的商品主要来自英国,我怎么能再买卖洋货。在经商与爱国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1926年春天,分掉资产和企业的王才运携全家回到奉化家乡,为此,当时的外交部长王正廷博士称道他是位“模范商人”。回到家乡的王才运并没有赋闲,为发展地方设施如公路建设等等也尽了不少力。至于他创始的荣昌祥后来由他的外甥女婿王宏卿经营。后者除了在经营理念上承袭王才运的一套做法外,更在精神理念上和前者一脉相承:反帝爱国。王宏卿后来更是用实际行动暗暗帮助共产党,如提供军需物资,支持抗战。王宏卿于1972年逝世,享年73岁。而荣昌祥则于19599月并入春秋西服商店。我常常想,春秋者,岁月之谓也,春秋周而复始,仿佛也昭示着荣昌祥的存在。



今天的“荣昌祥”




 (文/陆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