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上的重要问题概述①
(1949年9月)
一、物价问题
(一)解放后的物价波动
第一次波动始于5月底,止于6月10号,是以银元的狂涨及其被取缔为始终。
第二次的波动始于6月25号左右,蔓延到7月中旬,主要是由于粮价的偏高所引起,因人民政府的六大号召的措施得宜而渐趋平稳。
总计自5月底至7月底两个月中,上海的批发物价指数约上涨九倍,其中八倍多是在7月16日以前所涨的,自此以后,物价走势渐趋正常。如以6、7两个月来比较,6月份中物价上涨约三倍,7月份只上涨八成多,而自7月16至8月15日一个月中,则几乎没有上涨,而8月份以来还有相当程度的下降,8月15号的物价水准比上月底约下降百分之十三,现在上海的物价,大体上已回到7月中旬的水平。
(二)各种物价趋势的特征
工业品跌价较少,农业品跌价较多,自8月1日到15日米价下跌百分之十九,面粉与油均下跌百分之十五,而棉纱未动,细布下跌不到百分之十五,这与上月米价上涨率超过纱布上涨率一至二倍的情况完全相反,足证物价结构已有相当的调整,有利于今后上海的工业生产。
其次,在今日上海物价的结构中,工业品价格一般的都比华北与华中低,而农产品价格大体则比其他地区高,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现象,有利于城乡物资的交流,即上海的工业品能[可]以销售出去,其他地区比较低廉的农产品可以源源流向上海,并将上海的农产品价格压得更低一点,使农产品对工业的剪刀形差额靠近,有助于工业品成本的减低,而农村的购买力可以相对地提高。
一般地说来,今日上海物价的特征有三:1.是比较稳定,2.工业品与农业品的涨度逐渐靠拢,3、上海物价一般地比较低廉,除东北外,对其他解放地区的物价趋势有相当重要的决定性。
(三)形成物价渐臻稳定的因素
第一,由于财政的实行精简节约,开支大大地减少,发行紧缩了,与此有同等重要的是通过税收的旺盛与物资的抛售,又更把社会上的通货收回了不少,7月份票据交换的结果,人民银行几乎每天都有差进,便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由于各地区对上海物资的交流,在近几月来有了飞跃的进展,特别是粮食的增加和新谷登场,对于上海物价的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由于一般购买力的低落与社会节约的朴实风气的展开。
第四,由于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已经疏散离埠。
第五、由于投机的减少与市场管制的加强。
(四)物价稳定的特性及其意义
表示了人民政府财政政策的合理,节约的收效,物资交流的进步,国内市场统一的渐趋实现,以及人民币价值的日趋确立。由此对上海生产力作有效的运用,即可以上海较低的物价水准去稳定其他新区的物价,而后全国的物价才能长期地平衡稳定下来。
(五)物价变动的实况
1.解放初期的物价变动
(1)银银元与物价
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开始收兑伪金圆券,当天银元价格为
进:人民币600元 l枚
出:人民币650元 1枚
主要生活必需品价:
中等釉米 每市石4 800元
兵船面粉 每 袋 1 350元(场外)
豆油 每市斤 160元
龙头细布 每 匹 7 700元;
21支双马粆[纱]每 件 140 000元
烟煤 每 吨 20 000 元
猪肉 每市斤 320 7元
说明:当时这些物价较内地为低,原因是本市解放前官僚资本大量抛出物资,换取金钱逃跑及受战事影响成品内销停滞所造成的结果,因此,解放后交通逐渐恢复,物价略为提高,以与内地比较平衡,乃极自然。
6月2 日
银元:进 670元 1枚
出 720元 1枚
(较5月30上涨百分之十一,而6月1日较5月30 跌20元)
米 4 600元(低200己)
面粉 1 500元(涨11%)
豆油 160元
龙头细布 6 335元(跌1365元)
21支双马纱 1 27 0O0元(跌13 OOO元)
烟煤 20 000元
猪肉 240元(跌80元)
说明:由于京沪全线已于5月28日通车,军管会于6月1日开放浦江、长江航运,本市与各地交通恢复,外帮客商进入本市者日多,致物价较前三天略升,而银元在一般物价中起了恶劣的带头作用。
6月2日至6日
(4日)
银元:进 1 100元
出 1150元(涨64%)
米 6 0OO元(涨33%)
兵船面粉 2 350元(涨44%)
龙头细布 7 920元(涨25%)
21支双马纱 208 000元(涨60%)
烟煤 30 000元(涨50%)
猪肉 350元(涨46%)
(9日)
银元:进 1 850元
出 1 900元(涨76%)
米 16 000元(涨150%)
面粉 3 995元(涨82%)
豆油 540元(涨108%)
龙头细布 13 500元(涨50%)
21支双马纱 357 ooO元(涨74%)
烟煤 49 500元(涨65%)
猪肉 600元(涨50%)
半月物价上涨的百分比(5月30日至6月9日)
银元 (涨)176%
中等釉米 285%
兵船面粉 166%
豆油 237%
龙头细布 113%
21支双马纱 181%
烟煤 147%
猪肉 150%
说明:银元上涨带动物价上涨,而后期的物价上涨则超过了银元。
2.物价转入平稳状态
(1)主要品[物]价(8月初旬到20 日止)
品 名 与上月比较(跌)
20支金城纱 4%
龙头细布 6%
上等烟煤块 8.8%
本厂生油 21%
兵船面粉 18.8%
中白粳 31.6%
(注)6、7月份涨得最猛的是食米,6月份较5月份上涨四倍半,7月份又上涨1 10%。
(2)市场拆息:
8月初(每千元)20~25元 跌到6至7元
存款日拆 5元5角 跌到3元5角
同业日拆 20元 跌到12元
二、金融市场的新生
(一)人民政府管理上海金融市场的方法与功效
1.限期收兑伪金圆券——按十万比一折合率收兑,减少一般持有者的损失。
2.消灭投机——封闭上海最大投机中心的证券大楼,彻底消灭黄金、美钞、银元的黑市。
3.成立外汇交易所并无限期依牌价收兑银元、美金及港币等外币。.
4.举办外币存款——存单及存折。
5.办理折实储蓄——保障依薪给收入的职工们生活费用,不致遭受物价高涨的损失,安定物价人心,在解放初期对于打击银元投机起了很大的作用。
6.冻结官僚资本有关的保管箱及仓库——使官僚资本及其产业不致他移。
7.开办近郊农业贷款——解决上海近郊农民资金缺乏问题,并有助生产蔬菜等供应无缺。
8.公营企业经费集中由人民银行代为收解——减少[缓]市场通货流转速度,增强人民银行的力量。
9.颁订华东区私营银钱业管理暂行办法(业于1949年8月21日颁布施行)。其要点有:
(1)限期增资
a.限期:限9月20日办完验资登记手续,验资后一月发还。
B、资本额的规定:
银行至少l亿元,仅合战前25 000银元。
钱庄至少7 000万,仅合战前17 000银元。(指上海地区)
(2)用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来监[限]制投机操纵及膨胀信用等不正当业务。
(3)取缔地下钱庄——可制止投机,稳定物价,零星游资可以集中,使正当工商业解除了资金短少和高利贷的桎梏。
10.积极办理各种贷款——扶助生产,促进物资交流。
(1)收购私商无法出口之货品如丝、茶、桐油、猪鬃等。
(2)公用事业之折实贷款。
(3)定货贷款。
(4)内外销物资之埠际押汇。
(5)出口物资打包放款。
11.增加内汇地点减低汇率——有益于各地物资交流,加强城乡联系,并可减低工商业产品的运销成本。
(二)解放前后的上海金融市场不同情形之比较
项目 时期 |
物价波动幅度 |
银钱业的吸收存款 |
囤积投机之风 |
利率 |
工商业(尤指生产事业)流动资金能否获得 |
解放前 |
大、一日数变 |
不易 |
盛行 |
高 |
无法获得,即有,亦无法负担其拆息 |
解放后 |
小、相当稳定 |
容易 |
逐渐消灭 |
低 |
易于获得,利率低期限长 |
(三)转变中的上海私营银钱业
1.上海私营银钱业的数字统计(解放后到增资限期前之统计)
1949年5月27日——1949年9月银钱业办理增资前
银行 112家 54.11%
钱庄 78家 37.68%
信托公司 5家 2.41%
外商 12家 5.80%
总数 207家 100.00%
2.根据“华东区私营银钱业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在9月20日前依法增资者计有:
银行 91家
钱庄 75家
信托公司 3家
由钱庄改银行 2家
由信托公司改银行 1家
共 计 1 72家
总行在上海地区以外(华东区)者6家
此次淘汰者计有20家,内:
银行 1 8家
钱庄 1家
信托公司 1家
经过这次增资后,私营银钱业的资力较前充实不少,它们为协助新中国建设事业,引导游资通过行庄走向生产,特地在9月23日成立了“上海市私营银钱信托业联合放款处”,参加的行庄共有172家,承放40亿元,协助私营纱厂参加国棉联购,这是对各地银钱业起了一个带头作用。
3。私营行庄如何解决“存款”的出路
据8月19日统计,各私营银行业存款,总额已增 160余亿,比7月31日存款总额62亿7千万增加了一倍以上,放款对象均为民族工业及中小型工厂,存款期限一部分已由短期延长至两星期以上,利率由于存款激增银根松动即普遍降低,以每千元42.5元的即下跌到5~6元。利率下降,可使产业界在利息中的负荷为之大大减轻了。
这些资金的出路大致为:
(1)筹组银团联合办理贷放,集中力量实行有计划有效果的贷放,像上面所说成立的“上海市私营银钱信托业联合放款处”即其一例。
(2)资金下乡,像中信银行以1 500 万"元购肥田粉30吨试办实物农贷。
(3)投资生产事业,积极与生产相结合,最后融化在生产里
(4)办理埠际押汇和增加工业生产贷款。
(5)举办小额个人生产资金及商业流动资金的贷款。
(四)如何粉碎敌人封锁解决上海金融问题
1.加强运输机构,促进物资交流。
2.协助资金周转,减轻生产负担。
3.扩大运输兵险,便利采购原料。
4.办理农产检验,提高原料品质。
5.行庄参加押汇,防止信用膨胀。
三、运输情况
(一)水路运输
1.解放前后上海船舶吨位之变化情形(仅为解放前l/10)
项目 时期 |
船舶数(大小共计) |
总吨位 |
||
解放前 |
747艘 |
民营公司占50万吨,国营招商局32.5万吨,中国油输公司7万余吨。
90 1430.42
(占全国船只1159897总吨位77%强)
|
||
解放后 |
留在未走300艘(大小船海轮包括油轮在内不到10艘) 遭破坏的66艘 |
95000吨左右 约65000吨遭破坏 |
2.内河轮船公司遭受反动派破坏之情形
项目 时期 |
公司 |
船只(所长客船、货船和拖船) |
解放前 |
116 |
209 |
解放后 |
69 |
146(可供使用)内 货船10(被破坏63艘) 拖船49 |
3、解放后上海港口进出口船舶吨位载货量等之数字比较:(6/3——6/30统计结果)
项目 进出口 |
船舶数(艘) |
船舶总吨位(吨) |
旅客(人) |
载货(吨) |
解放前 |
229 |
76211 |
13387 |
16110 |
解放后 |
316 |
62391 |
27428 |
15616 |
关于海洋线方面数字如下:
进出口 时期 |
船只 |
船舶总吨位(吨) |
旅客 |
载货 |
|
6月上旬 |
进口 |
5 |
24787 |
312 |
2661 |
出口 |
7 |
1554 |
330 |
360 |
|
6月中旬 |
进口 |
4 |
555 |
- |
250 |
出口 |
5 |
6626 |
- |
105 |
|
6月下旬 |
进口 |
- |
- |
- |
- |
出口 |
8 |
4613 |
375 |
890 |
4、人民政府对于加强运输效能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以充分物资来支援上海,粉碎美帝及反动派封锁计划的一些有效方法。
(1)发展内河航运:
发展上海与苏北内河(如运河、盐河及里下河等)及上海与皖北(蚌埠)间内河航运,如此既可促进两地间之物资交流,又可补助津浦南段之运输。
(2)打捞并修理为蒋匪所破坏之船舶:(6月份之统计)
捞起江昌等船8艘共 8415吨
修竣大元等船11艘共5350吨 共船19艘13765吨
(3)举办打捞修理船舶折实贷款:
原则上由船主及打捞商各负担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由政府贷予。截至9月8口止,第一期核准贷款已签证53万折实单位,贷予9家轮船作为打捞及修理轮船1 1只之用。
(4)开办航业保险——船员意外险及兵险:
解决了航业界主要难题,减少船公司无力负担损失之顾虑,又使船员们获得生活保障,参加投保有招商局等30余单位,13 000余职工。
(5)办理运输兵险:
促进物资交流,减少商人顾虑。
(6)加强组织发挥功能成立各种专业及研究机构:
a.专业机构,如上海市拖驳联营筹备处、上海市内河拖轮联营处、上海市汽船联营处、长江航轮联合配载处及华东区内河公司等,其旨在合作营业统一调度,以臻于将来资产合作的目的,亦可减少竞争的消耗,增强运输效能。
b.研究机构之成立:
(a)中国船舶建设计划委员会——目的在完成目前急需之船舶生产计划和全国性船舶生产总计划。
(b)内河航业研究委员会,目标有三:
i打破依赖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经济。
ii促进城乡物资交流。
iii建立新的内河航运体系。
(c)内河船舶设计委员会,讨论建造大量用煤或木炭而不靠国外燃料作原动的船只。
(7)赶造装有引擎的内河小轮100艘。
(8)计划造船3万吨。
(9)设法向外租借商船帮助运输。
(二)陆路运输(主要为铁路)
1.京沪及沪杭两路均已全线通车:
(1)京沪——上海至南京线全长312公里,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之第一日)即已全线通车。
(2)沪杭——上海至杭州线长196公里,8月1日全线通车。
2.沪平②通车——7月1日试车,7月10日正式通车。此项直达列车自1937年秋天断绝以来已达12年次,此线全长1 476公里的大动脉,在途所需时间如下:
由平来沪须45小时35分到沪。
由沪去平须47小时15分到平。
3.加强南北物资交流,试办平沪直达货车。中途除天津北站外,其他沿途各站均不装卸货物,列车系以30吨及40吨完好有盖车辆20辆编成,并暂定承装整车货物为限。
4.改订行车时间确保旅客资材及行车安全。上海区铁路管理局自7月5日起实行,每日上午八时至下午四时之间北站客车一律停止进出。
(三)水陆联运
南北水陆联运畅通:
1.去年(1948)上海在反动派统治期内,全年烟煤进口数量为1 214 199吨,其中:
开滦煤为676 097吨,占首位,为55.65%(较1947年之70%为少)
基隆煤为343 081吨,占第二位,为28.24%
华东煤为1 18 81 1吨,占第三位,为9.78%
外国煤(包括日本、苏联、美国煤)54 733吨,占第四位,为4.51%
淮南煤最少,为22 077吨,仅为总数之1.82%
2.解放后除基隆及外煤(苏联煤可不包括在内)总数约40万吨不能运到外,其他煤源均无问题,且山东之贾汪、淄博煤区均可运沪接济。
(二)上海燃煤需要量估计
根据过去三年的数字估计,上海每月燃煤需要大约是127 000~95 400吨
实际 最低
公用事业 38 000——32 400吨
铁路(京沪、沪杭) 24 000——20 000吨
船舶(京沪) 25 000——20 000吨
工厂 30 000——15 000吨
其他用户 10 000——8 000吨
共计 12 700——95 400吨
上述各项由于船舶(大型)多为国民党匪帮于解放前掳走十分之九,上海工业尚未完全恢复等原因,故实际需煤量数字当较上述估计者为少,大致目前有80 000~100 000吨烟煤足敷需要。
(三)上海燃煤的供应与运输情形
1.燃煤分配次序:
人民政府规定以公用事业为首,公营企业次之,再次为私营企业,煤商不作分配对象。为调剂煤源起见,政府鼓励有运输能力者径往产区购运,故规定在产区交货燃煤的价格特别便宜。
据报载,自7月2日到18日这半个月中,政府共运到煤8万吨,大部分分配给公用事业。
上海电力公司 4万吨
上海煤气公司、上海自来水公司、闸北水电公司及吴淞煤气公司共2万吨
轻重工业处所属单位及招商局等2万吨
2.燃煤的运输情形:
由于美帝及反动派的封锁及蒋匪溃退时掳走了大批的船只(海船居多),因此,北方的煤南运比较上要困难一点,可是我们用行动——平沪通车及内河航运木驳等粉碎了他们的恶毒计划。
自5月下旬到8月20日的三个月中,江北各矿(淮南、贾汪、淄博各矿)共运去了近50万吨煤供应长江各大城市,其中运到上海的即有24万吨,已经初步解决了上海的燃料问题。
煤总改进运输条件,煤运数量迅速增加,8月份超过上两月一倍以上,9月上旬已近8月份总数一半。据9月27日《新闻日报》载:由于临淮关至裕溪口的淮南铁路的完成,在运输上有了保证,使上海9月份的存煤已达10万吨以上。
3.上海煤斤供应问题之展望:
(1)煤斤需要增加之原因。
解放后燃料油(动力燃料)来源日少,多改用煤斤代替,另方面各厂复工增产,故煤需要激增(这一点可由下节价格上反映出来),估计月需约15万吨。
(2)矿区生产日增供应无缺。
姑不谈华北、东北煤矿生产情形,即以华东区各矿而言,产量丰富,如能多建铁路加强运输能力,供应上海煤斤之需要绝无问题。
淮南煤生产量日有增加:
6月份 7月份 到今年底可达(每月) 明年底预计生产量(每月)
10万吨 12万吨 18万吨 30万吨
(四)燃煤的价格
1.煤价之决定(配煤价格):
由华东区煤业总公司根据运输条件统筹调整o
2.两月来配煤价格变动之比较:
价格 时期 |
苏联白煤屑 |
淮南筛块 |
长城白煤明块 |
折实储蓄(单位) |
7月11日 |
45000元(每吨) |
60000元(每吨) |
100000元(每吨) |
606元 |
9月2日 |
浦东交货48000 市区交货55000 平均51500 |
120 000 |
160 000 |
814 |
增减% |
+14.44 |
+100.00 |
+60.00 |
+34.32 |
7月11日价格未注明交货地点,故中项比较之准确性不大。
(1)苏联白煤屑上涨率较低,谅系用户不多所致。(亦即用途较狭)
(2)淮南煤上涨率最高,主因由于淮南路全线尚未通车(9月10日已正式通车),燃煤由矿区外运条件欠佳,费用太大。
(3)长城煤块上涨率较之淮南为低,但与折实储蓄相比(34.32%)仍为过高,由于距离长,运费过高所致。
五、7、8两月来上海对外进出的物资
(一)各地运沪物资
1.松江、芜湖、皖北、浙江、东北运沪交中植油厂有:
菜籽 44 O0O余包
黄豆 19 00O余包(每包平均约150斤)
食油 7 850余大桶(约29 800余担)
2.蚌埠运沪食粮共3 O0O吨,内有:
小麦 8 781包
大米 2 730包
黄豆 14 214包
3.皖北贸总运沪
大米. 1 347万余斤
大米(六安)200万斤
大米(滁县) 400万斤
小麦、食油、烟叶、牛皮 共7 O0O吨
4.山东贸总运沪
小麦 2 0OO万斤
5.江西贸总运沪
食米 2 00O包
乐平煤 500吨
6.汉口贸总运沪
大米 22 余公担
棉花 14 587市担
桐油 273吨半
黄豆 220吨 .
又9月份可运:
棉花 180 000担
大米 8 000 万斤
7.沙市运沪
桐油 88吨半
籽花 333件
棉花 449包
8.南京贸总运沪
食米 100万斤
9.东北贸总运沪
大米 20 000吨
大显 10 000吨
木材 30 000立方公尺
10.淮南、贾汪、淄博各矿运沪
煤 240 000 吨
11.开滦运沪
煤 200 000吨
(二)上海运出物资
1.天津百货公司采购
橡胶,五金,搪瓷,针织,纤维等共280箱。
天津客帮
卫生衫(内衣) 3 000打
2.济南公营山东烟厂
卷烟纸 125箱(民丰造纸厂出品)
又 500盘
3.皖北贸总(蚌埠)
棉纱 700件 棉布 17 370 匹
布 20 000匹 棉纱 483件
麻袋 100 000只 麻袋96000只
豆饼 15000余斤(约7500担)
菜饼 5000余斤 有光纸100令
肥皂(中植)500余箱 道林纸200令
白报纸 500令(共450吨)
4.汉口客帮
卫生衫(内衣) 2 000打 棉布50 000匹
棉织品(染织业)5 000余匹 棉纱5000件
5.苏南建中贸易公司
中植鲜豆饼 5 000斤
永利硫酸铔 1 200公斤(装60袋计20吨)
棉织品(染织业) 10 000余匹
(二)发展内地交通的民船
动员民船5 000余艘内分:
1.肥料船 3 000余艘(每艘载重5至80吨)
2.驳船 1 000余艘(每艘载重20至130 吨)
3.煤石船 400余艘(每艘载重5.60吨)
4.石灰船 150余艘(每艘载重10至30吨)
5.窑货船 30余艘(每艘载重20至50吨)
6.粮食船 200余艘(每艘载重3至5吨)
六、解放后的上海劳资问题
(一)解放后6、7、8三个月劳资争议案件
6月份 365件;7月份 519件; 8月份800件;
共计1 684件。
(二)劳资争议的原因
1.改善待遇问题的占30%(大部分发生在6月份)
(1)工人要求奖励金的:
(2)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
(3)工资计算标准争议
2.资方因原料缺乏销路欠佳要求停工减产减薪解雇20%(大部分发生在8月份中下旬)
3.复工复业问题40%(大部分发生在7月份和8月份)
(1)工人要求未复工的工厂迅速开工;
(2)过去被不合理开除的工人;
(3)大部分失业工人要求原有工厂容纳。
4.其他——各种个别争议10%
(三)发生争议的业别
纺织业(主要是染织针业、毛巾被单、电纺) 25%
铁工机器五金电机业 13.7%
饮食业 8.1%
商业 11.4%
运输交通 6.1%
游艺文化 4%
搬运业 6.1%
化工业 11.5%
其他 10.8%
以上三节是根据劳动局马纯古局长在9月13 日劳动局成立大会上所作的劳工处工作总结报告,三个月来劳资双方到该处申请调处之数字和分析。
同时根据总工会筹委会刘长胜主任在8月初各界代表会上发表解放初期劳资纠纷的特征:(1)大型工厂的劳资纠纷到最近(编者注:指发表意见的8月初),是显然减少了,即使有,也容易协议解决。(2)绝大部分的劳资纠纷发生在中小型工厂,而这些工厂的劳资双方都是处境较为困难,这些工厂的职工由于比较散漫,还没有完全组织起来。
(四)上海市军管会改善劳资关系两个办法
军管会根据三个月来劳资争议初步经验,根据劳资双方的意见,照顾工人阶级的利益,又照顾产业界实际困难,于8月19日颁布:
1.《关于私营企业劳资争议调处程序暂行办法》;
2.《关于复业复工纠纷处理暂行办法》。
(五)劳资关系已见改善
由于军管会在8月19日颁布了《关于私营企业劳资争议调处程序暂行办法》及《关于复业复工纠纷暂行处理办法》之后,劳资关系的处理有了正确途径和正确标准,从此劳资关系已逐渐走上正轨。尤以最近劳资双方集体合同的正在推行,嗣后各业间的劳资条件、双方关系、生产标准等问题,均将明确地规定在集体合同中。如最近染织工业的集体合同谈判已臻具体,即为一例。不久可能私营企业都会普遍地成立起来。加之《上海市私营企业雇佣临时工暂行办法草案》、《上海市劳动局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程草案》原则业经劳资关系委员会一致通过,一俟颁布,更可使若干问题有轨道可循。今后,劳资关系当迅速走上正轨,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共同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而努力。
注:
①本文节选自《解放后的上海工商业》。
②平:即北平。
(张辰)
2022@上海市档案局(馆)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32888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811号 邮编:201204 电话:021-3842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