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8家外国口述历史机构为考察对象
口述历史研究通过对当代人物的访谈,既可以收集储存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事实,又能够反映个人的认同、行为、记忆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是一种历史诠释和知识建构的学术路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口述历史研究已经跻身主流历史学研究领域。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整个社会返璞归真式地兴起集体怀旧的思潮,为中国大陆的口述历史研究注入了活力,并推动了它的快速发展。作为以存史为己任的档案界,抢抓这一机遇,积极开展口述历史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史料收藏,而且对于我们的档案接收、征集等一些基础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通过与西方口述历史研究的发端和发展作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项事业在中国发展的严重滞后。口述历史作为当代学术界研究当代历史的新方法而被确认,起始于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立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距今已有六十多年。十余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有了近百个研究口述历史的专门机构,到了80年代,美国口述历史研究的范围则进一步扩展,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口述历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据加拿大口述历史协会统计,到了1993年,全加拿大就已诞生了相关项目和研究机构1800多个。其它国家如英国、新西兰、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的口述历史研究也颇具规模,包括一些非洲国家也已有了数十年的成熟发展,并取得了令国际学术界为之称赞的斐然成绩。在南非,口述历史项目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口述历史”、“口头传统”、“大众记忆”等术语近些年已经在政府的政策声明和立法中被反复提及。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签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将“口述”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保护范围。
中国大陆的口述历史研究最早追溯至1980年国家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发起的“口述科技史”项目,相比之下,在起点上即比美国晚了30多年。199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开设“口述史学研究”课程,被认为是中国高校认可口述历史成为研究学科的里程碑。但整体来说,中国大陆的口述历史研究产生热度仅仅是在2000年以后,而真正稍具规模或许只有短短数年的光景,且明显存在规范性与组织性不足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需要关注和学习国外口述历史研究的发展状况与经验。因为国外开展相关研究的机构或项目①为数众多,本文仅粗略考察分布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8家机构,以期从几个很小的侧面梳理、展示国外口述历史机构的运作状况以及相关项目的开展路径。为求简洁,文中所列机构未明确标示国别的,均来自美国。
28家外国口述史机构一览表
|
机 构 名 称 |
所 在 地 |
特 色 |
1 |
美国口述历史协会 |
美国 |
搭建交流平台,制定行业规范,提供奖项激励 |
2 |
米勒公共事务中心 |
美国 |
发挥口述史料对公共政策的参考作用 |
3 |
东密德兰口述历史档案中心 |
英国 |
东密德兰首个口述史中心,由彩票项目资助 |
4 |
美国律师基金会口述历史项目 |
美国 |
收集关于法律界和律师组织的历史记录 |
5 |
斯托宁顿渔业口述历史项目 |
美国 |
关注斯托宁顿渔业发展史 |
6 |
格林威治图书馆口述历史项目 |
美国 |
后期编辑整理较为规范,出版有大量图书,包括音频书 |
7 |
比利﹒格雷厄姆中心档案馆 |
美国 |
利用服务体系较为规范,关注宗教发展史 |
8 |
芝加哥建筑师口述历史项目 |
美国 |
关注1890-1990年代芝加哥建筑与规划的发展历程 |
9 |
罗切斯特口述历史项目 |
美国 |
旨在考察罗切斯特不同种族社区的文化适应情况 |
10 |
美国社会安全管理局 |
美国 |
收集有关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口述历史信息,可在线利用 |
11 |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 |
美国 |
第一家口述史研究机构,访谈成果丰富,为外界提供资询服务 |
12 |
耶鲁大学音乐学院 |
美国 |
立足于音乐领域,可以对采访记录进行购买或馆际互借 |
13 |
布兰德县历史档案馆 |
美国 |
立足地方史,重点发挖本地特色历史 |
14 |
杜兰大学霍根爵士档案 |
美国 |
有复本,配以文稿、摘要及注解以供利用,原稿逐词转换 |
15 |
马里兰大学音频图书馆 |
美国 |
有大量访谈史料,将新闻媒体的音视频作品与口述史料一起保管 |
16 |
加利福利亚大学区域历史项目 |
美国 |
关注加州中部海岸和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历史 |
17 |
加州伯克利大学区域口述历史办公室 |
美国 |
访谈成果丰富、主题十分广泛 |
18 |
南达科他州口述历史中心 |
美国 |
访谈成果丰富,关注美国印弟安人的生活及种族问题 |
19 |
密歇根口述历史协会 |
美国 |
举行会议、出版会刊,设置奖项对会员机构进行鼓励 |
20 |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
澳大利亚 |
重点在于各领域杰出人物访谈及民俗访谈,利用制度严格 |
21 |
JS﹒巴蒂图书馆 |
澳大利亚 |
主要针对区域史,访谈历史跨度较久 |
22 |
大英图书馆声音档案部 |
英国 |
访谈注重音视频收集,提供建议和培训服务及保持与国外的交流 |
23 |
美国海军学院口述历史项目 |
美国 |
旨在保存和提供海军和海岸警卫队人员的回忆录 |
24 |
路易斯威尔大学 |
美国 |
校档案馆与历史系合作,开展对教职工、学生的访谈 |
25 |
外交口述历史项目 |
美国 |
采访被转换文字后再返回受访人亲自编辑 |
26 |
越南老兵口述历史与民俗项目 |
美国 |
专门收集越南战争时期民歌 |
27 |
皇家语言学和人类学研究所 |
荷兰 |
收集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的殖民时代晚期的口述历史 |
28 |
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 |
美国 |
记录关于大屠杀的史实,供各界利用,并接收口述史捐赠 |
立足本土:地方历史、文化民俗大抢救
对于一些综合性的口述历史机构来说,抢救本地的重要历史、文化民俗通常是它们的首要目标。作为最具资历的口述历史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除包含部分关于中国、阿根廷和中东的历史外,即将美国国家政治史作为关注为重点。该研究中心保存着约7000份访谈、700万页的文字记录,拥有美国在政治、文化等领域诸多名流的口述史料。创立于1954年的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的区域口述历史办公室也侧重于从多重视角记录该校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于20世纪的发展历程,其访谈的主题包括法律与政府、资源与环境、科学与技术等。布兰德县历史档案馆的口述访谈旨在保存布兰德人民的故事,其中很多是关于当地那代出生并成长于小木屋(该地一种独特的生活史)的人的故事。罗切斯特口述历史项目则旨在考察罗切斯特不同种族社区的文化适应过程,该项目的主持者对考察非裔美国人从奴隶到自由民、从种植园到城镇、从城镇到城市、从南方到北方演进过程中土地所有权对家庭结构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兴趣。
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其口述历史征集部门也是着重访谈本国杰出人物,包括知名的政治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及一些重要组织的成员等;另外,还注重征集地方歌曲、舞蹈音乐、朗诵、故事等民俗方面的口述史料。同属澳大利亚的JS﹒巴蒂图书馆访谈的对象是出生或移民到澳大利亚西部的人们,最早的受访者出生于19世纪70年代,距今已经有了较为久远的历史。
立体渗透:各行各业在行动
与各类综合性的口述历史机构倾向于从综合层面上收集国家或地方的口述史料不同,也有一些机构立足于特定行业开展研究工作,体现了这一工作方法在国外被广泛应用的程度。
一些隶属于学校的口述历史机构将本校的校史或教育史作为重点采集对象。加利福利亚大学图书馆的区域历史项目所采集的主要内容即为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自1963年以来的校史,另外还包括该校所在地加利福利亚中部海岸的相关历史。建于1968年的路易斯威尔大学的口述历史中心,最早源起于为补充照片档案的不足而对摄影师进行口述采访,在1973学校建立档案馆后,档案馆和该校历史系共同主持,专门开展了一系列颇具规模的校史口述访谈项目。
始于1983年的芝加哥建筑师口述历史项目通过对芝加哥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建筑师们进行采访,以期收集关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芝加哥地区的建筑与规划的相关史料,以填补当前文献记录的不足。他们访谈了该行业的很多名人,并将外围采访延伸至这些人的配偶、朋友和学生。耶鲁大学音乐学院1971年创立的美国音乐口述历史项目立足音乐领域,致力于收集和保存创造了美国音乐历史的人们的口述和影像资料,所采集的口述档案已经成为20世纪美国音乐史上独特而极具价值的史料。
在渔业方面,得益于斯托宁顿渔民的支持,斯托宁顿渔业口述历史项目通过访谈,将当地渔民的生活方式以语言和视觉的方式记录下来。所形成的照片和文档,记录了那些渔民、渔民家人及其他有关人士的生活。这些档案,保存了当地这一贯穿20世纪大部分时间的重要产业的历史,并让人们知晓了更多关于美国渔业发展的往事。同样还有成立于1974年的美国律师基金会口述历史项目。该项目专门收集有关美国律师业或法律界发展历程的口述史料。在美国律师基金会的主持下,该项目对美国律师协会的一批前任和现任官员及业界名人进行了许多次访问。很多受访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活跃在美国律师协会的各类事务中,他们曾见证了美国律师协会或者说美国法律史上的一些历史性事件。
劳因格图书馆于1986年成立了一个外交口述历史项目,旨在更好地收集和传播外交历史。他们所采的口述档案都来自于那些从事外交和领事事务的工作人员及其家人对其经历的讲述。该项工作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对外服务历史中心的主持下完成的,受助或隶属于对外服务历史项目、对外服务家庭项目、“妇女大使”项目、美国情报局同仁会项目、高级官员项目等多个项目。美国海军学院的口述历史项目的访谈对象主要针对海军和海岸警卫队人员,他们完成了近200份录音,记录了那些创造了海军历史的人们的回忆。这些项目的访谈对象或主题包括早期的女性军官、越南战争的战俘、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尼米兹、第一位黑人海军军官及北极星弹道导弹潜艇计划等,所涉范围颇为广泛。另外,美国社会安全管理局也将口述历史纳入了其工作范围,主要收集包括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口述史料。
宗教活动是西方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因而,反映宗教历史的口述历史研究也是部分机构的重要选题。比利·格雷厄姆中心档案馆的口述历史访谈就将其大多数访问指向于外国传教士活动,并包含对其它类型基督教工作者的访谈。
特别关注:锁定重大历史事件
与专注于区域历史、行业发展的口述历史研究不同,一些机构将视角放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史或事件史的史料收集上。例如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口述历史中心就以二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托,将搜集纳粹大屠杀中的幸存者、救援人员、解放者、抵抗战士、检察官、罪犯和目击者等人的视频及录音证词作为主要工作内容。该中心试图通过记录并保存关于大屠杀的史实,为学生、教师、研究人员和影视工作者提供能够见证二战中纳粹所犯罪行的历史素材。其丰富的口述历史档案来自于超过2900次的访谈,大多是用英语采访的,也有少量用的是其它语言。同样将视角关注于战争,越南老兵口述历史与民俗项目是一个专门推进越南战争时期各类民歌的保存和传播的项目。这些歌曲多是由美国军民在越战期间创作的,当然也包括一些更早之前就有的歌曲。当时的军人们就是听着这些音乐,在战区的丛林中穿行。经历过六十年代的美国人大多都记得越战期间的这些民歌,它们足以唤起美国人对那一段历史的特殊记忆。
殖民史作为西方历史的重要部分,也是部分口述历史机构极为关注的视角。在南达科他州大学的美国印弟安研究学会和南达科他州口述历史中心,管理着美国最大的口述历史收藏中心之一,拥有接近5000份访谈记录。美国印弟安研究学会的工作包括组织校园项目,推进社会对美国印弟安文化的积极认知,协助南达科他州大学招募并挽留美国印弟安学生和教职员工,并鼓励人们从事相关研究,以强化本地区种族之间、种族学校之间及各个美国印弟安人组织之间的关系。另外,荷兰的皇家语言学和人类学研究所开展的一个口述历史项目,将其主要收集范围锁定在关于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的殖民时代晚期(1940-1962)的生活经历这一方面。
管理规制:严谨规范且各具特色
从这些机构的运作情况来看,它们在管理与操作中体现出了较强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且各具特色。值得推介的是一些机构在口述历史访谈及文稿整理编撰方面的良好规范。首推的当属美国口述历史协会颁布的几份关于会员机构在参会资格及访谈操作等方面的详细规定,但囿于篇幅,这里无法具体介绍。在档案保存方面,各机构一般情况下都有录音与文字两种保存形式,但也有一些机构做得更为周到,会充分利用视频、音频、文字、照片等多种保存手段。大多数机构对于口述档案的整理编辑都参考了传统档案的处理方式,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多有延伸。杜兰大学的霍根爵士档案部将口述史料做成内容详尽的复本,并配以文字稿、摘要及注解。他们的做法是,在每一项访谈中,都会详细地做好笔记;所配的摘要乃是该场访谈的一个简要版本,它呈现了所有的重点,并去除了随意的评论;对于文字稿的要求是逐词转换,精确到与录音播放相对应。美国海军学院的口述历史项目在文稿转换方面也做得比较好,注解、索引和归册工作认真仔细,研究者在使用文稿时,可以按照特定主题直接找到所需页面。劳因格图书馆的外交口述历史项目在采访时强调受访者的自愿,大多数的采访被转换成文字后还要再返回受访人亲自确认。因此,劳因格图书馆特藏部保存的口述文稿是经过编辑后的版本,而非对录音带的逐词记录。这样,受访者在编辑过程中通常会对录音中的一些叙述做出更改,重新校正其中的日期、姓名和其他可能遗漏的信息。这中间如果出现任何拼写及其他错误,口述历史项目组会主动承担责任,而不会推责于受访者。在储存方式上,马里兰大学的音频图书馆别出心裁,将馆内近1000份口述历史录音转换成文字稿后保存在光盘里,因此实现了一定的成本及空间节省。
在口述史料征集与资金来源方面,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外,一些机构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如大英图书馆声音档案部、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在做好自行采集的同时,还积极接收来自其它机构及民间的收藏。尤其是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所藏口述史料多为来自各类大屠杀研究中心及个人的交换或捐赠。在资金来源方面,很多机构积极寻找第三方资助,或成立相关的基金会。例如英国东密德兰口述历史档案中心就受益于一项彩票事业的支持。
价值开掘:利用与传播效益最大化
除了旨在填补历史空白这一直接目的,也有机构努力发挥口述历史档案间接的“资政育人”作用。米勒公共事务中心试图通过利用收集到的口述史料,为当前的公共政策提供参考服务。劳因格图书馆的外交口述历史项目则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有效利用,发挥其在外交人员职业培训中的教材作用。
在利用服务中,很多机构开设了网上查阅功能。美国社会安全管理局开通了专门的口述史料利用站点,并在网上以多媒体格式提供精选的访谈副本。查阅比利﹒格雷厄姆中心档案馆的口述历史档案,工作人员要求利用者提供一份包含利用者姓名、地址以及利用目的简要信息,以此获得利用反馈,作为决定是否继续发布相关档案的参考。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口述档案利用较为严格,利用者必须首先获得受访者和提供者的许可。因此,很多口述史料处于控制状态,控制时间最长能达到100年。当然,也有一些档案是有直接利用许可的。如果是使用音频档案,利用者通常要支付一项音频复制费用。为保证利用服务的便利,一些机构开通了馆际互借功能,并有相应的出版物公开出售。格林威治图书馆口述历史项目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出版成果。他们除了出版有120本以上的图书外,还出版了多部音频格式的新媒体书。另外还有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他们将所藏的采访录音经过剪辑,用作一场名为“证词”的常设电影展,充分发挥了口述史料的教育与传播价值。
共同成长:注重培训、交流与进步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一直存有争议,相应的规范也难以统一。对此,一些口述历史协会、有资历的图书馆档案馆、高校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担起重任,积极为其它机构创设交流平台或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以推动整个口述历史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成立于1966年的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旨在将所有有兴趣从事口述历史工作的人汇集到一起,通过其国际性的会员关系,为广泛而多样的工作者提供各类服务。协会为各个领域的地方史学家、图书档案工作者、学生、教师和记者提供专业指导和校园般的信息共享环境。为了给各类口述历史机构提供引导和建议,美国口述历史协会为口述历史访谈工作建立了一整套目标、指导方针及评估体系。该协会还设立了一个奖励计划,对在收集、保存、传播和证言使用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或组织进行鼓励。所颁发的奖项分为出版物、教学及口述史项目等多个种类。与之类似,成立于1979年的密歇根口述历史协会,是美国口述历史协会的州会员之一,他们通过举行会议、出版会刊,为其他的口述历史会员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并与美国口述历史协会一样,也开设了一个口述历史的专门奖项。另外,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大英图书馆声音档案部这样的机构也都在为各类同仁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大英图书馆还十分注重保持与国内外同类机构的密切联系,以不断拓展相互之间学习、交流的机会。
综上,通过对前面所提到的28家外国口述历史机构的工作进行综述,我们粗略考察了外国口述历史研究的大致情况。我们看到,在国外,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发展的几大主体应该是档案馆、图书馆、高校及行业组织,这提醒我们作为档案工作者,在促进中国口述历史研究不断向前进步的事业中具有不可缺位的重要责任。国外口述历史研究的范围甚广,方向视角各有不同,所访对象无论是名人还是草根,均有所涉及,这种参考提示我们在开展同类研究时一定要打开思路,放开视野,开创多元路径。由于口述历史研究与新闻访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些档案馆对这两种工作的最终产品——口述档案和新闻节目的接收和保管也采取了较为类似的处理办法。还有一些机构通过努力,充分拓展了口述历史成果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价值。这种融合也告诉我们,口述历史研究可以以其方法和资源优势,服务于我们当前正在努力开展的档案文化传播工作,并以此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的全面进步。
(华汝国)
2022@上海市档案局(馆)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32888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811号 邮编:201204 电话:021-3842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