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红色励志小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档案人员学习参考书籍推荐与介绍

【图书书名】

长篇红色励志小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李克威、励信婴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3月版。

【本书书影】

【出版社对本书内容的简介】

二十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一批爱国进步青年把寻找救国道路的目光投向欧洲,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周恩来、邓希贤(青年邓小平)、赵世炎、蔡和森、陈毅、聂荣臻、李富春、李维汉、李立三、王若飞、向警予、蔡畅、何长工等人先后来到法国,他们求生存、求真理,目睹法国共产党与底层劳工革命运动,先后组织了“反饥饿大会”、“捐款大会”、“里昂大学事件”等一系列爱国运动,最后自觉集合到共产主义的大旗下,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青年邓小平于第五次代表大会入选书记局,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踏上了前往苏联的列车。轰轰烈烈的法兰西岁月锻造了这些年轻人的灵魂和理想,未来中国的命运因他们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阅读札记】

长篇红色励志小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是一部好读且十分耐读的小说。60多万字,26章,从1920129日天津军警无情查封天津学生联合会、女界爱国同志会和无情逮捕查禁日货的爱国学生运动,周恩来、张若名等20余名学生代表到直隶省署请愿,被非法拘押在天津警察厅内,于7lO日获释写起,到1925915日邓希贤参加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在塞纳河边圣路易大厅举行的反帝大同盟集会胜利之后,于192617日乘火车离开法兰西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搁笔。

阅读了这部小说,有几点认识

一、小说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留法勤工俭学“以天下为己任”的战斗岁月,坚守史实。

历史记载着我们的根脉。根据已刊档案史料与未刊档案史料创作长篇红色励志小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在立90周年、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留法勤工俭学,“以天下为己任”,历经几次重大斗争实践,探索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青春岁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是为了体现对革命前辈的崇敬和缅怀,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引导当代华夏儿女,让可爱的中国在当代华夏儿女手中变得更加可爱。几次斗争是:

第一次,19212月,华法教育会中的一些人贪污国内各团体资助留法勤工俭学青年的捐款,李富春利用资料,就“民国八年十二月五日,北京侨工局赠款四千银元,合六万法郎,账目上没有出处,哪里去了?民国九年四月十七日,湖南汇款十八万法郎,未见入账。民国十年三月,蔡元培和李石曾募捐十一万八千法郎,汇票日期都有,总账却没有记录,还有江苏八公团的善款,都不见了……”的事实,以及留法勤工俭学青年为维持日益艰难的生计,赵世炎、蔡和森、王若飞、向警予、李富春、何长工等到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举行请愿活动,史称“二二八”运动。

第二次,19216月,北洋政府派朱启钤到达巴黎,以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向法国政府贷款三亿法郎,其中只有七千五百万法郎交给中国政府,剩余的二亿法郎,存储于即将倒闭的中法实业银行,如果三年内银行再有亏损,北洋政府包赔。如此苛刻的借款,还要以中国烟酒税和印花税担保,还要出让铁路修筑权!周恩来、张若名、蔡和森、赵世炎、李立三、陈毅等得知这一情况后,发动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和法国华工会,召开捐款大会,史称“拒款斗争”。

第三次,1921920日,陈毅、蔡和森、向警予、李立三等争取求学权,进军为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办的里昂中法大学,被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和法国政府囚禁,并于1013日押回中国的“里昂中法大学运动”。周恩来在亲自参加里昂中法大学运动后,以记者名义向天津《益世报》发回了三万多字的长篇通讯,分十八天刊载,全面报道和评价了这一运动。

二、小说客观地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留法勤工俭学的目的、信念和对祖国故乡的思念,实实在在。

中国近代以来,一个清朝政府先后丧权辱国地与诸列强签订了1182个不平等条约。当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刻,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在法兰西面临生存的困难,他们没有逃避,是什么支持他们?是“救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信念。

19211014陈毅在回国途中作的对祖国的故乡之思和欧洲文明的失望心情《归国杂诗·地中海上》的诗:

我今东归,归向那可爱的故乡,

故乡是我的情人,不知她尔今怎样?

欧陆的风云苍茫,一般横流东向,

妙手空归的我呀!怎好,怎好还乡。

去国的壮怀,至今头垂头气丧,

曾记否少年肩头,应担负什么分量?

真不堪回想。这五年的流浪,

啊,地中海呀,你是文明的亲娘!

你怀中的平静,便是那葡萄酒浆。

可怜你的酒浆,只使得儿孙醉狂!

六年来弄的把戏,你看了悲不悲伤?

你若不信,再看这往来的船上:

践踏了父母的血肉,狼狈在地中海上。

东回者带来了什么?

西来者又如何失望?

文明的地中海呀,

你这葡萄色的文明,

酿出了什么酒浆?

邓希贤在哈金森橡胶工厂辩论会上激情地说道:“我是民国九年出国的,当时目的很单纯,就是想学些本事,回去找个好工作,多挣些钱,回报父母,让他们能过上好安稳的日子,或者开个工厂,让乡亲们也有个铁饭碗。那个时候,我不懂什么主义,到了法国,才接触到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工团主义,还有易卜生主义、俾斯麦主义等等,也包括社会主义。古人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照我看,主义千千万,管用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主义,只有这条道路,才走得通!”“中国的军阀,只晓得占地盘、抢粮财,中国的制度,造成一盘散沙。中国要么亡国,要么革命!我现在宣布,我赞同《少年》刊物的观点,只有整个国家不再挨打,我们才不受欺负!只有全体中国人吃得饱,我们才不饿肚子!这就是社会主义。”

人生需要信仰信念,60多年后,邓小平真的做到了不让中国人饿肚子了。

邓希贤向巴耶中学斯宾塞校长激情地说道:“非常感谢你给我的帮助,校长,我会记住你,记住法国人民的情谊。我来法国的初衷,是为了读书,想学些本事,改变我的人生。在上海登船之前,我到了租界,亲眼看到,外国巡捕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船到香港,中国人在殖民地的生活,让我心痛。到西贡的时候,持中国护照的人,一律不允许下船。校长先生,作为法兰西公民,你生来就享有尊严,你体会不到一个中国少年的屈辱。在非洲的吉布提港,黑人都是奴隶,让我触目惊心!卢梭是法国的先贤,他说,人生来是平等的,但那一个多月的航行,我所亲眼看见的,都是不公平。”“校长先生,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法国有两个!一个是自由、民生和社会公正的法国!一个是对外掠夺和殖民的法国!我喜欢法兰西,喜欢它的富裕,它的美丽,它人民的友善和博爱。同时我也反对法国,反对它在亚洲、非洲的殖民政策,反对它和列强瓜分世界的强盗行径!将近五年的法国生活,我没有机会上学,但我很庆幸,我获得了信仰,我——已经毕业了!现在亟需改变的,不是我的生活,而是我的祖国,和祖国的全体人民。”

对待事业需要有意志和责任。199313,邓小平在给他的几位孙辈写的一封信中写道:“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我16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在法国一呆就是五年,那时连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

三、小说展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留法勤工俭学的高尚的情操,不落俗套

周恩来(伍豪)、邓颖超(逸豪)、张若名(山榴)之间的爱慕和崇拜。

阅读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传》,对周恩来对邓颖超的爱情早在赴法前就已萌生,是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之上的。但在出国前周恩来不但没有表白,甚至还曾奉行独身主义。到了法国以后,周恩来受马克思和燕妮、列宁和克鲁普斯卡亚、李朴克内西和卢森堡等爱情故事的启迪,便写信给邓颖超袒露真情。邓颖超坦诚地回信说:“我们思想相同、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并在信中附了《两性的恋爱》的文章:“两性的恋爱,本来是光明正大的事,并不是污浊神秘的。但它的来源,须得要基础于纯洁的友爱,美的感情的渐馥渐浓,个性的接近,相互的了解,思想的融合,人生观的一致。此外,更需两性间觅得共同的 “学”与“业”来维系着有移动性的爱情,以期永久。这种真纯善美的恋爱,是人生之花,是精神的高尚产品,对于社会,对于人类将来,是有良好影响的……”

与此同时,五四运动天津领袖之一、觉悟社的骨干张若名对周恩来非常爱慕和崇拜,在法兰西写了一首我们像天上的星星》诗,表达自己对周恩来的深爱之情:

我们像星星一样近,我们像星星一样远。

我们近的磨擦生电,我们远的天际云端。

你像星星一样明亮,我像星星一样暗淡。

你明亮的举世瞩目,我暗淡的彼此不见。

你像星星一样永恒,我像星星一样短暂。

你永恒的与世长存,我短暂的瞬间一闪。

我像星星一样热恋,你像星星一样绝缘。

我热恋的日夜守望,你绝缘的永难相伴。”

四、小说展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留法勤工俭学融洽集体,生动感人。

聂荣臻、任卓宣、傅钟、邓希贤、刘伯坚在巴黎施耐德工厂劳累了一天,晚上自学文化知识以后,在宿舍捉臭虫时连一首《南乡子》词的情景:

任卓宣二话不说打起了头阵:‘赤手握铁钳。’傅钟眼疾手快地捉到一只臭虫,吟道:“百万臭虫在席间。”聂荣臻摇头晃脑哀叹:“受伤流血没有钱。”邓希贤叫道:“天天!”刘伯坚摊开手掌,两只掌心各躺了几个臭虫:“千古英雄谁人怜?”聂荣臻打落他手里的臭虫:“我笑谁等闲!”傅钟抖动整条被子:“文写诗篇武控弦。”陈公培握住被子的另外两角,被子漂亮地腾起,口中说:“斩列强重整中原。”聂荣臻补充:“争先!”邓希贤哈哈一笑,正色道:“孝敬当孝邓希贤!”众人一怔,聂荣臻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叫:“好哇,他占我们的便宜!”笑声中,众人一齐扑向邓希贤,又掐又打,不亦乐乎。”

周恩来、邓希贤、赵世炎、王若飞、聂荣臻、李富春、陈延年、陈乔年等第一次在法兰西作乐畅谈生活往事:

他们说到周恩来如何如何宝贝他唯一一件像样子的外套,最后为了躲避法国侦探却不得不采取金蝉脱壳之计,结果失去了那件衣服;说到李富春他们上船赴法时,有国民议会议长张继同行,他受到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宴请,由于生怕被舆论批评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便请了同船所有学生一起赴宴,这一顿海鲜吃得穷学生们狂拉肚子,直拉到好望角;又说到一次王若飞去买酒,买着买着就是不回来,原来已经醉倒在酒吧门外了;还说到赵世炎大冬天给父亲买汤圆孝敬,同时捎带一个新马桶回家去替换旧的,因为怕冻手,他便把汤圆放进马桶里面抱着走,结果被父亲看到,一顿臭骂,汤圆也不吃了;甚至有说到邓希贤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为了看球赛大冬天当外套,冻得不行了却还开心不已……

(平而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