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守书人----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记》----档案人员学习参考书籍推荐与介绍

 

【书名·书影】

《烽火守书人----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记》

Saad Eskander 萨德·伊斯康德著

李静瑶 张桂越 译

台湾 网络与书出版 大块文化发行

【作者简介】

萨德·伊斯康德Saad Eskander

19625月生于伊拉克巴格达,库尔德族人。

19871990年担任巴哈尔出版社助理编辑。

1994年毕业于北伦敦大学,取得“世界现代政治史”文学士学位。

1999年取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历史”博士学位。

1999年至2003年,任伦敦“伊拉克文化论坛”研究员。

2002年,任多所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大学的访问讲师。

2003年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垮台后,他决定结束流放异乡的生活,返回巴格达协助抢救国家的文化财产,担任“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馆长一职至今。现与妻子和两名年幼的子女居于巴格达。2007年,伊斯康德获颁美国纽约司康基金会“2007年度最佳档案管理人”(Archivist of the Year 2007,Scone Foundation, NY),以及加拿大蒙特娄经济管理学生协会“2007年度学术自由奖Academic Freedom Award,2007,NESA,Montréal)。

【译者简介】

李静瑶

台湾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组学士,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硕士。译有:《失窃的未来:生命的隐形浩劫》《亿万商战》《60秒压力管理》《百事达传奇》《象与骑象人》等。

张桂越

资深新闻记者。毕业于台湾关渡基督书院、美国明尼苏达州Concordia College语言传播系。曾任华视新闻杂志记者、传讯电视驻欧洲分社主任。1997年创立“台通社”,及后长驻马其顿采访巴尔干的最新政治动态,深入探讨当地社会文化。着有《追猎蓝色巴尔干》,译有《善有恶报》等。

【内容简介】

“我渐渐发现,生活在今天的巴格达,最完美的人类应该是那些能随时关起所有感官的人。失明或失聪不再是一种咒诅,而是一种变相的祝福。”

与死神每天擦身而过的萨德·伊斯康德在20072月的日记上这样写着。他是“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馆长,这家图书馆位于全世界最危险的城市----巴格达。

2003年“波湾战争”结束了萨达姆侯赛因二十四年的极权统治,可是在美军拒绝伸出援手、毫无保护之下的“伊图”历经了大火与水损等浩劫,复遭盗匪大肆劫掠,图书馆俨然废墟,伊斯康德到任时连椅子也没得坐。

伊斯康德的线上日记原刊登于英国档案管理协会和大英图书馆的网站上,从200611月开始,到20077月为止,打动了无数的读者。馆长以简单的文字,却又不无痛心疾首的言辞,把重建“伊图”时所发生的点滴真实的记录下来:馆外的世界是危机四伏,不知从哪儿来、何时来的各式种类的炸弹轰炸、恐怖分子的死亡恐吓、绑架与灭绝人性的谋杀。加上贪污怠惰的政治官僚,无能上司的百般刁难,还得在没电、没水难以承受的酷热环境下,一步一步把废墟重建起来。

面对生命的无常与资源的缺乏,馆长与馆员们挥洒着血和汗,抢救、捍卫自己国家的文化财产,以餵养在苦难中的伊拉克人民的心灵。

【目录】

005  推荐序  战火下为图书馆奋战的馆长  王岫

011  推荐序  永不消失的图书馆          詹丽萍

014  读者    伊拉克的困境              杨照

019  作者序  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馆长日记

026  2006/1112        阿里倒下了

037  2007/1/11/31     寒冬中互相祝祷

047  2/12/14          一个都不能少

059  2/152/20         物归原主

076  3/13/6           天空降下的血和泪

094  附文一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藏不住的绝望〉

105  3/73/18          危险的七十米

123  3/193/31         不断的逮捕与绑架

140  4/14/8           巨塔内外的凶险

156  4/94/19          铁桥没了……

175  4/204/30         离开、留下的勇气

188  5/15/12          槓上部长

201  5/135/19         消失了的三座图书馆

215  5/205/31         摄氏四十二度

229  6/16/12          一个灵魂的诞生

241  6/136/19         宣礼塔被炸

251  6/206/30         部长失踪了

263  7/17/16          超越所有分裂的一球

274  7/177/31         国民恶霸

285                     后记

286  附文二

过去、现在与未来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珍贵记录与档案的复原之路

303  附文三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近况报告

 

【阅读选录与思考】

每次遭遇战争,文化肯定会遭殃。人的生命都在战争中丧失了,文化还能依附在什么地方?但不可忽略的是,战火过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城市的重建却离不开文化所起的作用。

饱受战火摧残的伊拉克,曾经是两河流域上重要的文明古国,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它有多少文化瑰宝都在战乱中被炮火毁掉了。就伊拉克的现状而言,需要很多历史档案和资料文献让这个国家可以重建它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但问题是,在这样混乱的时期,有多少人愿意去关注这些看起来非常遥远的事情呢?

《烽火守书人----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记》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曾在全球图书馆界引起轰动。萨德·伊斯康德是库尔德人,曾经加入库尔德游击队对抗萨达姆政权,后来到英国读书,成了一位非常斯文的学者。2003年美军攻入伊拉克,他接受号召回到巴格达重建自己的国家。

他担任伊拉克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可想而知,经过一番战火的洗劫,当时的伊拉克国家图书馆不仅馆舍毁损严重,图书馆文献也大多被烧被抢劫,古书、档案、文件遗失了60%,珍善本遗失90%。萨德·伊斯康德认为很多伊拉克重要的国家机密档案都被美国人带走了,还有的则是被别的国家趁战乱偷去的。

这本日记于2006年到2007年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British Library)的网页上刊登,引起了轰动。全世界的图书馆馆长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同行每天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每天这个图书馆大概只有一两个小时的供电时间,窗玻璃随时会破,有子弹会扫射进来。办公室随时可能被炸,昨天整理好的一柜子书今天又在地上乱成一团,昨天还在上班的同事今天可能就不见了,你甚至会亲眼目睹自己的同事在战火中伤亡。

因为这个图书馆的位置特别险要,什叶、逊尼两派都想争夺,于是两派都跑来找馆长商量,要在图书馆房顶上装机关枪。当时的伊拉克已经乱到了什么程度呢?主管图书馆的文化部可能是逊尼派的,而另外一个部门,像国防部说不定就是什叶派的,两个部门之间自己会打仗。所以每天上班,都会觉得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上班了,每天都这么提心吊胆。

在这种情况下,萨德·伊斯康德为什么还要坚持做这个图书馆馆长呢?因为他想为自己的祖国保留一线历史文化的命脉。书里的有些记录相当震撼,比如有一天他被国民卫队的人拿枪指着头恐吓;又有一天有人用警车送回一些馆藏来,而警车是恐怖分子袭击的重要目标;或者又有一天,他的一个同事又牺牲了。

即使萨德馆长记录了一些自己觉得很高兴的事情,读起来也会让人觉得更加难过,因为让他高兴的事情在我们看来都是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比如今天的供电时间是六个小时,本月进馆读书的读者从六十人上升到一百人……看到这些,你只会觉得很心酸。而这些图书馆的馆员热心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有读者进来说想看某本书而馆里没有,他们就会立刻派人出去,冒着炮火和被绑架的危险到市面买回来。如果买不到,馆长就会通过国际合作寻求支持,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图书馆的故事,很多人愿意帮助他们,想办法把他们需要的书籍或其它资源送过去。

萨德·伊斯康德馆长也因此成了一个国际上屡获大奖的文献保护者,但他最后反而放弃了继续写这个日记。他说这会使他觉得不安,这样的日记好像是在剥削自己的同事和族人的苦难生活,拿他们的鲜血和眼泪来博取全世界的同情,而这些都是他不需要的。他想做的是继续在战火蔓延的混乱局面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值得欣慰的是,听说伊拉克最近局面缓和,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已经上升到每个月九百人了。

阅读《烽火守书人》得到的知识和思考

一、知识

伊拉克国家图书馆成立于1961年,而国家档案馆则成立于1963年,两馆于1978年合并成“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Iraq National Library and Archive。简称:“INLA”),由文化部主管。坐落于巴格达阿尔-穆台纳比大街,与伊拉克国防部“近在咫尺”的正对面。

阿尔-穆台纳比大街,有数百年历史的书街,一直是巴格达文化和“知识社群凝聚的象征”。在阿拉伯世界里,有一句古老的谚语“Cairo writes, Beirut publishes, and Baghdad reads”(开罗写作,贝鲁特出版,巴格达阅读)。萨德·伊斯康德说,“一旦战争爆发”,国防部“一定会变成军事攻击目标”,“INLA”也会遭殃。

工作部门主要有:图书馆主阅览室、档案馆主阅览室、参考书志部、资讯室、档案检查室、采购暨捐赠室、法定送存顾问小组、修复部、微缩复制室和财务部。工作人员200395名;2004127名;2005272名;20067383名;200611464名,包括39名警卫。20089月,林达以《亚洲周刊》记者的身份赴伊拉克采访,“在再三精简的行装中塞进一本(烽火守书人)”,把萨德·伊斯康德列为专访对象之一,萨德·伊斯康德说:“我们的馆员在萨达姆政权下,每月工资3美元,现在是250300美元。”

INLA”保存着图书约有1.000.000册;档案资料约有50.00.000份;地图和照片收藏品大部分在20034月“美伊战争期间被暴徒掠夺”。200511月,萨德·伊斯康德在参加阿布达比举行的“国际档案馆内部会议”演讲时说,“INLA”在美伊战争爆发前“搬迁的史料”,如“珍贵奥图曼帝国时期的法律记录(一千多册)”“好几千份英国占领时期的历史档案”“好几千份君王政体时期的历史档案”“好几百份君王政体时期及共和国时期的伊拉克政客与政治人物的个人记录”“君王政体时期及共和国时期伊拉克国会的记录”“内阁会议的会议记录”“大批微缩胶卷及微缩影片”“复兴社会党审判政敌的法院诉讼记录”“省府戒严会议的诉讼记录”“1961-1963年间的国家安全档案”和“所有的珍稀书籍”等。这些图书和档案,在20034月以后,都遭到了水灾、火灾和人为灾难。

萨德·伊斯康德,为了做好“留存伊拉克历史记忆”和“奋力保存伊拉克史迹的断简残篇”,他说,不管你是库尔德族人或逊尼派或什叶派,我们彼此之间唯一共有的就是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这是我们国家意识之所在。他也不让宗教与政治势力进入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20074, 他在接受中国央视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来,落在图书馆附近的炸弹足有几百枚,但大家一直在坚持工作”。他在620日日记中幽默地写道:“早上八点二十分,巴布·阿尔-穆德罕绕道一枚炸弹爆炸,平静的蜜月期终于嘎然而止。这起爆炸事件造成许多无辜民众不幸身亡受伤。不久,一股黑烟遮蔽了天空,但馆大部分员工头连抬都不抬,照常忙着手边的工作。以前大家一谈起炸弹爆炸等都会口沫横飞说个不停,而且还外带免费最佳政治分析。现在大家顶多聊个两三句,有些人则是绝口不谈。我发现我们伊拉克人,可能是地球人类中唯一在碰到炸弹爆炸时不会低下头或用手捂住耳朵的,就连直升机低空飞过,大多数人也不会抬头张望。”

萨德·伊斯康德,还得天天关注着“INLA”全馆员工和员工亲人们“遭非法伤害致死(刺杀)”“亲人遭到杀害身亡(儿女、兄弟、姊妹、表亲、叔父、姨妈、侄子等)”“绑架及失踪”“亲人遭绑架”“死亡威胁,员工因收到死亡威胁而被迫撤离家园(暂时或永久性)”“房屋受损,其它物质损失”以及“遭国民卫队非法逮捕及虐待”的情况。

二、思考

(一)一个国家的统一,在于文化的统一、精神的统一、理念的统一,然后才能造成信仰信念的统一与力量的统一,才能造就伟大的国家和人民。由此可知一个国家文化和理念的统一,对国家和人民是多么的重要。这是一个国家的道理,一个国家认同的真理。

(二)一个国家的档案因战争遭到抢劫和人为的偷窃、人为的破坏,或者这个国家的一些部门有法不依,不将档案移交国家档案馆保管,这个国家历史记忆还能庚续吗!一个国家没有了档案记录,没有了国家和人民历史的记忆,没有了国家文化的传承,这多么使人伤感、羞愧、颤栗。

(三)一个国家档案馆的经费预算,档案的备份与备份异地保存,档案人员的出国培训等等,是多么的重要。

(四)一个国家的档案馆,在这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哪儿来,就是做好国家档案的“收”“管”“用”,就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亮点宣传。

萨德·伊斯康德正是围绕这几点做好档案工作。

20077月至20105月,他又做了几项很重要的工作,我再次认识了萨德·伊斯康德是多么重视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安全和员工们的安全;多么爱着自己伊拉克国家档案和文化;多么执著对伊拉克国家档案的“收”“管”“用”。

2007731日,萨德·斯康德写完这一天日记,决定停笔写日记。可是还不到十天,88日,萨德·伊斯康德就致函国际图联(IFLA)和国际档案馆理事会(ICA),就伊拉克国民自卫队88日强行闯入并占领“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以及86日美军巡逻队未经许可强行闯入“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行为,呼吁国际图联(IFLA)和国际档案馆理事会(ICA)谴责、制止,确保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安全和员工们的安全,以及国家档案图书资料的安全。

萨德·伊斯康德多次经过国家文化部的同意,通过媒体要求被美国在“拿走”的“萨达姆时代的成千上万份文件”。2007715日,他在记者会上说,萨达姆“独裁政权记录了一切,无论是他们公民生活中最简单的细节,还是最重大的事件”,都是伊拉克国家档案。

20105月,萨德·伊斯康德在记者会上进一步明确地说,“美军没收的文件中包含有关曾经被秘密警察逮捕的伊拉克人的机密情报,以及萨达姆政权消灭‘敌人’的详细计划和伊拉克武器库的情况”的档案,都要归还巴格达。

他说,“另外,巴格达还在努力索回所谓的‘犹太档案’,这些档案于2003年在伊拉克特工机关位于巴格达的总部地下室内发现,被污水严重损毁,根据美伊两国签署的协的协议,档案文献最后转由美国修复,现在应当转交给伊拉克当局。这份‘犹太档案’中,75%的内容用希伯来语写成,主要是关于以色列建国前在伊拉克生活的上千名犹太人的资料”。“这些档案具有历史、政治和法律意义,如果继续处于保密状态,与其他古物、文献相比,其重要性将会大大削弱。伊拉克当局计划保留‘犹太档案’,并将其放在互联网上,方便所有人查阅”。

关于“在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美国中情局拿走了伊拉克特工机关的大部分档案,伊拉克情报行动人员姓名及相关信息卡片库几乎全部落入美国人手中,另外还有影响力较大的‘国外代理人’名录,这些人为获得大量金钱收入而向萨达姆政权提供公开或秘密支持”的档案,和“美国在巴格达的占领当局手中还掌握有具有80多年历史的伊拉克军队档案”,也是要归还给巴格达。

他说,根据伊拉克国家档案馆掌握的情况,“伊拉克前政权执政党复兴党的档案现在美国胡佛研究所,‘犹太档案’收藏在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其余文件在五角大楼和中情局总部。”

选阅日记三则

2006年】1121日(星期二)

目前为止,今天是今年最坏的一天。

车子一到行政大楼,听到两声巨响。逊尼派极端分子用迫击炮轰炸医学城医院和卫生部。两座被攻击的大楼离我们只有两百米。现任卫生部长是一位什叶派极端分子,他的前任也是,他们两位上任后都把部里,不论资深或资浅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死忠的什叶派,卫生部现在成了什叶派的要塞。高等教育部则是逊尼派的根据地,他们上星期被什叶派突击,一百多名逊尼派的员工被俘虏了。就是这两派人马,日日夜夜威胁着我们的性命。

我的秘书乌姆·海森,她有点害怕,因为两枚炸弹就降落在她的车前七十米处。就跟其他人一样,她谈个两分钟又回到日常的工作岗位上。

五十分钟后又一声巨响,双方持续交火一个半小时。

娜迪亚,电脑部门的图书馆员,她今天没出现。我被告知说她父亲昨天受伤了,大腿上挖出了一颗子弹。

我跟书目资料部门主任那德哈和她的上司佳玛尔见面,谈谈他们的工作。

上午快十一点,大部分同事都收到了本月份薪水。我到几个部门走走,和不少同事们随便聊聊,我尽努力的提高他们的士气。

十一点,接获了一个要命的消息----我被通知说阿里·撒利就在他妹妹的面前被活活刺死。阿里是个机灵的年轻人,我把他送到义大利的佛罗伦斯受训学习网页设计。回来后,他和娜迪亚负责指导并经营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他是我们图书馆现代化革新的象征。我在20041月雇用他和其他年轻的同事,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出头带路。

这是令人非常难过的一天。认识阿里的人都哭了,每个人情绪都很低落,士气也降到了最低点。阿里工作的电脑部门主任AMA小姐更是没办法控制她的情绪。同事都撤回家后,AMA小姐还留在办公室默默流泪。我是最后一个要走的,但是我有强烈的感觉AMA小姐应该还独自留在办公室,所以先去看看她。我们谈了十五分钟,终于把她劝回家,但我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担忧,我极度担心年轻同事们的生命安全。

走之前,我把各部门的负责人请来开个会,为了安全起见,我建议应该把同事分成三组,每一组只工作两天。不过,为了服务我们的大学生和研究人员,档案室和图书部的主阅览室仍然开放,大家都赞成我的建议。有些同事跑来跟我说要我尽快离开国家,他们非常担心我,怕我会白白送死。

我非常沮丧的回家。我抱了抱我六个月大的儿子,想着阿里留下的两个儿子,一个六个月大,一个三岁。

2007年】28日(黑色星期四)

伊斯迈告诉我M还是没有消息后,我马上找我一位表亲,让他去查一下阿尔-沙德瑞亚炸弹的死亡名单,看看有没有M的名字。十分钟后他回电了,说他在两份死亡名单里,没看见M的名字。同时,有两位馆员来找我(一位是逊尼派,一位是什叶派),希望我能准许他们到阿尔-沙德瑞亚区去找M的下落。我坚决的不许他们去,现在去那个区域太危险了,因为有人看到武装分子在那儿出没。我也告诉他们,我会尽力查M的下落。不幸的是,这两位馆员不听我的劝告。在没有告诉任何人去哪里的情况下,他们就离开了图书馆。

大概一小时后,B小姐哭着到我办公室,我问她干嘛哭?她说穆贾希丁组织成员打电话给她,说他们在阿尔-沙德瑞亚区绑架了那位逊尼派馆员。他们问B小姐那位馆员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的,她说不知道他的宗教背景,请求他们放了那位馆员。一开始我以为绑架的是什叶派系统,所以我给几个信得过的朋友打电话,包括我的表亲,请他们找活跃于阿尔-沙德瑞亚区的什叶派武装组织。我也派了本馆一位什叶派同事去了解,看能不能救出那位被绑架的同事。阿尔-沙德瑞亚区我很熟,我生在那里,也在那区念小学,所以认识很多当地人。我以为营救那位被绑架的图书馆馆员并非难事。但我很快便发现,自己完全错了。

当地什叶派武装组织领袖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人并没有绑架那个逊尼派馆员,他们的人正尽全力帮忙寻找。他还说可能是当地也相当活跃的逊尼派武装分子干的。我马上觉得事态不妙!我马上问警卫,有没有看到另外一个图书馆馆员和被绑架的那位一块儿出去?他们说是的。图书馆内一片混乱,有几位女馆员放声大哭,他们认为两位都被杀了,我请同事们都有回去工作。半个钟头后,被绑架的逊尼派馆员平安回到我们的大楼。同事们马上聚到他身边。有的亲他的脸,有的恭喜他被释放。我一点也不高兴,我知道那位什叶派馆员性命堪虞。我请那位逊尼派馆员不要跟任何人讲话,跟我到办公室去。

他在我办公室说出被绑架的经过。他说他和什叶派同事出去时并没告诉任何人要到哪里,出去不久就在阿尔-迈旦街(距离本馆只有两百米)被一群逊尼派武装分子绑架了。他说他们揍他,猛打他的头。后来发现他是逊尼派时他们就把他给放了。我问他那位什叶派同事呢?他说他们被绑架后被带到阿尔-法德赫尔区,两人马上就被分开了。我即时觉得能够救出那位什叶派同事的时间所剩无多。我马上和几位在阿尔-法德赫尔区有影响力的朋友联系,派两位住在该区的女同事回去,看能不能游说对方放人。我也派另外一位同事去找一位在逊尼派圈子内具有影响力的人,请他协调。有一位图书馆馆员有去年辞职的司机的电话号码,那位司机的全家和亲戚们就住在阿费哈区,在当地应该有点影响力。我拜托他快点去拯救被绑架的同事。他说据他所知,早上并没有人被绑架,我说我确定我那位被绑架的同事在阿尔-法德赫尔区,他要快点行动,否则恐怕来不及了。他说会尽力请他们放人,至少,能保住他的性命。话还说完电话就断了。

我内心深处明白太迟了,要救他的命太晚了。一小时后,我从各种消息来源得知他们已经处死了那位同事,他的尸体被扔在一条荒废的巷子里。我们都很绝望,我不敢相信消息是真的。不过后来我接到助理电话,确认那位同事在被绑架后不久就被杀了。凶手打电话给他的家人,冷血的说他们杀了他的儿子,要他们来领尸体。我打了几通电话给朋友,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些有关绑架的经过情形。

傍晚,弟弟从伦敦打电话来问候,我照常的告诉他我们没事。弟弟对巴格达市新安全计划非常乐观,他认为这次一定会成功。我跟他说,新计划代表了我们最后的机会,再不成功,国家就完了,教派内战将会扩大至史无前例的程度。

2007年】619日(星期二)

今天交通很顺畅,我们花了七分钟就抵达图书馆,严重的汽油危机逼得很多人放弃开车,改搭大众运输工具。黑市还是买不到汽油,有朋友给我二十公升的汽油----这实在是一份很好的礼物,我得省着点用,家里开发电机时才用。

我们今天开创了历史新页,新的伊拉克网站(www. Iinksnut. com)取得第一个合法帐号。我们计划要求所有伊拉克网站自愿加入我们的行列,一起呼吁修改旧法,这样“伊图”就可以核发序号给伊拉克境内的网站。对于这个做法,法定送存部的主管还是有点迟疑,他觉得我的做法太躁进,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带头做给大家看,而不是坐等无能的官僚为我们做决定。

今天我与档案检查室的员工一起开会,讨论如何强迫所有伊拉克部会及其他国营单位与机构与我们的检查人员合作,提供相关文件及记录。档案检查室主任提到他自己与检查小组去检查伊拉克各部会,以及其他国营单位与机构的档案资料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其中财政部、内政部、石油部、健康部、水资源部、中央银行、金检局、高等法院等态度都相当配合;但是国防部、教育部、规划部、青年暨运动部、农业部、人权部、商业部及文化部等,都拒绝和我们的检查人员合作。我们还在等妇女事务部、社工部、电信部、电力部、环境部以及工业部等成立自己的档案委员会,并邀请本馆的代表参加他们的会议。其他的部会,如高等教育部、交通部、观光暨古物古迹部、科学暨科技部、入出境及移民部等,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本馆检查人员间的配合。我打算写一封详细的备忘录透过文化部转交给总理办公室,让他了解各部会及其他国营单位与机构有否依照伊拉克档案法规与本馆合作,提供相关文件及记录。如果总理不采取行动,我就会诉诸媒体。

理论上人权部应该会把保护文件及记录视为其基本要务,但该部会却拒绝回复我们的信函与备忘录。我曾在2005年拜会过人权部,仔细的向他们说明保护国家史料与记录的重要性,而且“伊图”也愿意和他们签署双边的合作协定,以保护萨达姆政权时代的档案。但是人权部部长根本就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不幸的是,我们的政府之前还派这群无能又不负责的官员到德国考察德国联邦政府在东西德统一之后,如何处理东德秘密档案的问题。但是他们从德国回巴格达这两年来,啥事也没做。新的人权部部长比前任部长更恶劣。我真的搞不懂,怎么会有人去接受自己根本无法胜任的职务?最糟糕的是这些高官们离职后,还是继续享有特权及高薪。我们的政治领导人最喜欢拿部长职位来酬庸自己死忠的支持者。

最后,我指示这些检查人员直接联络联邦高等法院、全国情报部、公共廉政委员会、上诉法院、巴格达市政府、伊拉克中研院,基督教暨其他宗教部,以及智慧馆(bait al-Hikmah)。我们需要发起一项全国性运动,让所有高阶及低阶公务人员了解这些年代表着伊拉克历史记忆的文件与记录所具有的多重意义。

一群馆里的员工写了一封备忘录给我,我看了之后又气又失望。他们说某人自称认识工业银行的人,他告诉馆里二十一位图书馆馆员跟档案管理员,要每个人先付给他十万第纳尔,否则没办法向工业银行贷款。这个人说他会跟工银的经理分这笔钱,经理拿80%,他分20%。拿到这笔钱之后,现在这个人失踪了。我马上把这二十一个员工找来训话,我骂他们怎么这么天真,而且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法令及回教戒律。我问他们为什么愿意付钱给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他们说他们真的很需要这笔贷款去应急(医疗费、修理遭破坏的房子、买家电及衣物等)。知道所有细节后,我决定到工银拜访这位经理,我叫一名会计与这位经理约好今天下午一点以后过去拜访他。财务室主任一听我要过去工银,马上脸色一沉,他说工银位于危险的阿尔-辛纳克区(阿尔-科兰尼绕道附近),这几个月这一区来一直饱受汽车炸弹及自杀式攻击。最后我听从员工的建议,取消这个约会。后来我一回到家,国家电视台新闻就报道阿尔-科兰尼附近发生一起威力巨大的汽车爆炸事件,有超过两百五十位民众死亡受伤。一部分的阿尔-科兰尼清真寺也受到毁损。这座清真寺离阿尔-奇拉尼清真寺只有两百公尺,后者上个月才被汽车炸弹攻击过。阿尔-科兰尼是供奉一位什叶派圣者的圣坛,奇拉尼则是供奉一位逊尼派圣者的圣坛,这两起攻击事件都是逊尼派极端分子所为,后者与盖达组织关系相当密切。他们在第一次攻击事件中用了一吨炸药,第二次则用了半吨炸药。

本馆的每日安全报告指出。半夜阿尔-法德赫尔区遭迫击炮轰击,受损状况不明。

 

选阅《烽火守书人》作者后记

我不再写日记了,真正的理由是我有很深的罪恶感。

我觉得我写这些日记,好像利用发生在我员工身上的悲剧及牺牲,尤其是那些丧失了生命的,而且这让我扛着沉重的道德重担,仿佛我在勒索读者一样,我真的认为我无权如此。所以在此我向所有人表达我内心的歉意。

但我还是要感谢许多支持我的朋友,我及我的员工都诚心感谢大家的关怀。

大英图书馆、英国档案协会以及《西班牙国家报》在其网站上刊载我的日记,对此我也表达内心的感谢之意。

 

选阅《烽火守书人》附文一

萨德·伊斯康德馆长专访----藏不住的绝望

撰文:Sudarsan Raghavan

----《华盛顿邮报国际版》200747日星期六

 

萨德·伊斯康德坐在他那张暗褐色书桌后面,在一个充满希望却残破不堪的地方,今天又是他辛勤工作的一天。

伊斯康德是“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馆长,他的办公室位于图书馆顶楼,阳光透过他办公室洗手间窗户上的弹孔流曳进来。又停电了,楼下图书馆里的书因此饱受残害。200735日早上,他才与馆里一位员工道别,这位员工的哥哥惨遭杀害,她怕得逃离巴格达。

书桌右侧有一排玻璃书架,摆着馆里最稀有的书籍与手稿。书桌左侧有一大片落地窗,户外景象尽收眼底。早上1140分,窗户突然一阵震动。伊斯康德说:“我们每天都会听到爆炸声。”他语音轻柔,但语气坚冷。他冷静地站起来,凝视着窗外的浓烟与半英哩天空外纷飞的白纸。“这还不是离我们最近的爆炸,炸弹已经多到数不清了。”

美军于2003年出兵伊拉克,盗匪趁机在“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大肆抢劫,四处焚烧。就在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垮台即将满四周年,伊拉克新的安全计划已实施几星期之时,伊斯康德及他的员工仍在这个他称为“留存伊拉克历史记忆”的图书馆里,奋力保存伊拉克史迹的断简残篇。

他说:“不管你是库尔德族人或逊尼派或什叶派,我们彼此之间唯一共有的,就是国家图书馆。这是我们国家意识之所在。”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现在任用许多年轻员工。伊斯康德不让宗教与政治势力进入图书馆。但事实上,宗教与政治势力不仅让伊拉克陷入四分五裂,也是阻碍“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进步的元凶:暴力、官僚作风、宗教派系纷争、政治对立与严重不足的基础设施。

伊斯康德的书桌上摆着破掉的瓷器做纪念品,他站起身从书桌后面走过来,眼睛看着玻璃书架,一边提醒我:离窗户远一点。

他又看着远方的蕈状浓烟,然后说道:“我觉得烟是从阿尔-穆台纳比大街飘出来的。”

阿尔-穆台纳比大街是巴格达知识分子的精神故乡,也是众多书商与爱书人群集之处。伊斯康德常到阿尔-穆台纳比大街帮图书馆添购新书。后来他才知道,刚才听到的汽车炸弹攻击事件造成至少二十六人罹难,其中有一位还是他熟识的书商。

他对警卫下令,为保护馆内员工安全,所有员工不得离开图书馆。他从窗户看到救护车一辆接一辆的开过去。接下来的几天,他自己的想法写在他的网路日记上(http://www.bl.uk/iraqdiary.html)。

 

35日(星期一)

今天将是我一生难忘的一天,因为在黑暗、仇恨及狂热等情绪的蛮横肆虐下,书遭到恶意的破坏虐杀……数以万计的纸张飘扬在空中,犹如天空降下书本、泪水及血滴,场景是如此的超现实。有些纸张在空中烧了起来,有些落到本馆大楼上。

 

伊斯康德现年四十四岁,身材削瘦结实,有着一张有棱有角的长脸,又短又卷的头发已开始泛灰,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他是库尔德族人,在巴格达出生,十九岁时曾在伊拉克北边山区加入库尔德族反抗军,后来移居伊朗、叙利亚。二十八岁那年辗转移民到英国,并在英国拿到博士学位,成为英国公民。

美军入侵伊拉克后,一大群伊拉克海外流亡分子蜂拥回到巴格达,加入重建祖国的行列,伊斯康德也是其中一位。当时盗匪从国家美术馆及考古地盗走成千上万件骨董,伊拉克这个有着一千一百年历史古国顿遭重创。在那三天的大肆劫掠下,盗匪从“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偷走好几百件稀有的伊斯兰史料与文本,这些文件已有好几百年历史,其中包括一份十世纪古伊斯兰哲学家伊本·西那(Ibn Sina)所拟的条约。军方与国家安全的记录悉遭焚毁,显然是想湮灭证据。剩下的文件资料则饱受火灾、烟熏及水损的残害。

伊斯康德在接任“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馆长职位之前,曾开着车子绕过这栋烧得焦黑、令人大失所望的建筑,几名图书馆员工眼神呆滞的坐在图书馆外面。伊斯康德回忆到:“第一天上班,我连椅子都没得坐。图书馆没电、没水,连猫狗都跑来住在图书馆里。”

 

310日(星期六)

我住的这一区今天发生三起炸弹爆炸事件,两个炸弹在早上七点半引爆,一时之间,公寓天摇地动,当时我正在看电视;下午一点二十分,又一个炸弹爆炸,又是一阵摇晃。我整天都在房里看书,写东西。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与其它伊拉克政府单位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图书馆里没有半张政客或僧侣的肖像。伊斯康德不准图书馆挂这种东西,他也严禁员工说任何有关影射宗教派系冲突的笑话。

“当一个公务员,你就应该抛下自己是库尔德族人,或逊尼派或什叶派的想法,此时你是伊拉克人。”

在一个男性主导一切的社会,“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大力倡导女权,该馆有一女性社团,还设有一托育中心。馆内员工的升迁系依个人工作表现来决定,不依其政治影响力或宗教背景。

负责管理图书馆网站的娜迪亚·哈珊说:“馆长是个很民主的人,他慢慢的改变了大家的想法及观念。”

有六名女性及两名男性员工,在一个配有现代化设备的修复室工作,这些设备是义大利及捷克共和国捐给“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采访这天,这几名员工正在修复一份一百二十七年历史的奥图曼帝国法律记录,他们小心的清掉文件上的灰尘和污点。

然而,伊斯康德把最重要的宝藏,藏在他的办公室。他有一个书架摆着稀有的十九世纪珍本,另一个书架摆着古老的希伯来书籍。伊斯康德说,萨达姆侯赛因执政时,这些史料被摆在潮湿阴暗的角落,因为馆里员工很担心这些书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安上亲以色列的罪名。现在,他很担心什叶派基本教义的狂热分子,会把他们的魔掌伸到伊拉克的教育及文化领域。

他说:“我知道这些书会惹恼一大堆心胸狭窄的人。”

 

319日(星期一)

狙击手在阿尔-法德赫尔区攻击许多民众。

图书馆今天的供电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停电已开始影响我们的工作,尤其是电脑室及微缩复制室影响最为严重……自从二○○六年年中以来,我们的发电机就因人谋不臧及重重限制的规定坏到现在,无法修理。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位于巴格达最危险的地区,刚好夹在逊尼派叛乱分子的避难所----海法大道与阿尔-法德赫尔区之间。今年二月,逊尼派叛乱分子突袭图书馆两名员工,其中一位是逊尼派教徒,另一位是什叶派教徒。逊尼派叛乱分子在图书馆附近拿枪强迫这两名员工越过马路走到阿尔-法德赫尔区,后来,这位逊尼派教徒被一顿毒打之后给释放出来,但那位什叶派教徒却被射死,成为“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过去一年来第五位不幸遇难的员工。

前几天,图书馆的柜台接待员带着装有他死去儿子的棺材,请求图书馆给他钱以安葬他儿子。

由逊尼派把持的国防部,一直想杷图书馆屋顶拿来当警卫岗哨,但遭伊斯康德拒绝。他很担心图书馆会因此成为附近健康部的箭靶,因为健康部是什叶派传教士穆格塔达,阿尔-萨德尔的禁脔。伊斯康德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立场中立,既非逊尼派,也不是什叶派。”

虽然如此,伊斯康德补充说阿尔-萨德尔的军阀仍然不时会从健康部屋顶对着“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开枪扫射。

2005年,伊斯康德接到一封死亡恐吓信,命令他停止翻修图书馆,否则将对他不利。他不为所动,但为了保护自己与太太、儿子,从那时到现在他已搬过四次家。

在他办公室前门门边,有一位妇女摆了个摊子卖些点心糖果。伊斯康德这个安排是不想让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外出用膳。

伊斯康德走过点心摊时说:“我想在馆里弄个餐厅,这样大家就不用为了吃饭离开图书馆。”

 

320日(星期日(星期日)

本馆大楼后墙面遭几个子弹打中,其中有一个子弹还打穿两个洞,一个打在外窗上,另一个打在英文史料室的内墙上。

我们和文化部的联络窗口S小姐一边走进我的办公室,一边掉眼泪。她及她妹妹一家人同住的公寓在星期六的汽车炸弹攻击事件中遭到重创。这场攻击事件死了三十个人,大多是警察,她的侄子及侄女也受了轻伤,馆里的同仁决定捐一点钱帮她度过难关。

 

图书馆的数位图书室有32台电脑,工作人员正忙着将老旧史料数位化,结果突然停电。伊斯康德脸上闪过痛苦的表情,但他还是继续开会。他想培养年轻一辈员工改掉萨达姆侯赛因时期的旧做法,即用人,总是以政治及种族因素为优先考虑。

这部门以前有二十三位员工,现在只剩十六人,图书馆外的暴力事件逼得很多人不得不离职。在该部门某个角落,有一张二十七岁的阿里·撒利的照片挂在电脑旁边。阿里曾是图书馆网站的负责人,去年十二月他到图书馆上班的路上,当街被枪手打死,哈珊站在阿里空荡荡的椅子旁絮絮叨叨的说着,眼里含着泪水,她说阿里是她最在好的朋友。

伊斯康德说:“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付出代价,只是方式不同,我让大家埋首于工作,讲笑话给大家打气,让大家在馆里过得比外头好一点,很多员工都把自己的工作当作逃离现实压迫的避难所”。

 

326日(星期一)

就在本馆员工要下班离开时,交战双方又开火了,而且战事很快便延烧到巴布,阿尔-穆德罕,本馆周遭地区及附近街道都遭到迫击炮轰击,武装分子还朝向行人开火。顿时,所有本馆员工都身陷枪林弹雨之中。我们有一位图书馆馆员原本就有点残障,一时不小心失去平衡,跌倒在人行道上,还撞到头,顿时血流如注,吓到站不起来,一直等到战事稍歇,旁人才赶快跑过去救他。

 

在工人猛敲榔头、锯木头的嘈杂声中,伊斯康德走下楼,一旁有孩子在玩着,伊斯康德走进最底层的档案室。档案室里储放着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的书籍、期刊及报纸,这些资料原本盖着厚厚一层灰,现在整齐的排放在铁架上。

但是,现在图书馆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又常常没电,照明系统也设计不良,以致这些资料现正濒临被毁损的命运。因此,伊斯康德及员工正加快速度赶紧把这些资料扫描成微缩胶卷。

他说:“我们在为这些资料奋战,这实在令人生气。”

伊斯康德不断在当地报纸及他的线上日记,公开批评文化部部长及其它政客未善尽保护伊拉克遗产之责。他也在未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直接接受外国记者访问。

伊斯康德说:“这些人就是不让我们做事,所以我们得背着他们另辟蹊径才行,有时候我们的做法并不合法,但对我们有利,如果你一切按传统来,遵守法律,依照指示,你什么也做不了。”

他承认曾为图书馆偷书及文件。有一次,他从“绿区”载回一大卡车伊拉克君王时期的文件史料,那里是美国大使馆及伊拉克政府机关的所在地。他告诉美国官员那里储藏的东西都没什么价值。他说:“我在巴格达干过很多阿里巴巴大盗干过的事。”伊斯康德也定期到欧洲募款----即使这么做让他的老板觉得很没面子。去年(2006年)11月,他曾拜会美国国务院及国会图书馆,寻求对方协助,好为他们的数位图书馆采购更多扫瞄器,让数位图书馆赶快成立。

 

大英图书馆的网站把他的日记刊载出来,数百万人因此看过他的线上日记,这个世界得以透过他的日记看到真实的伊拉克。

大英图书馆的发言人卡崔欧那·费雷森(Catriona Finlayson)说:“伊斯康德代表着伊拉克的希望,他想为下一代建立一个好的未来。伊拉克人必须重建自己的国家,莫忘自己的过去,这是非常重要的。”

 

328日(星期三)

KH小姐回来上班了,我觉得有点意外,所以马上到她办公室去探望她,看她是否安好。她告诉我被绑架的过程,有三个男人跟她一起被绑,另外还包括一名司机及六名女性乘客……绑匪把司机及其它的男性乘客毒打一顿后,就把女性人质放了……最后对话结束前,她一定会这样问:“馆长,你为什么不离开伊拉克回欧洲去?”我总是这样回答她:“因为我舍不得离开像妳这么好的员工啊!”

 

选阅《烽火守书人》附文二

过去、现在与未来----“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珍贵记录与档案的复原之路

本文将讨论“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在萨达姆政权时期的状况,讨论重点将摆在第三次波湾战争(200334月)爆发之前,“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对馆藏之记录与档案史料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从文本的说明,大家将了解一个事实:如果之前“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管理阶层能做好应战的万全准备,那么馆内的记录与档案或可免掉一场大浩劫,不然起码可将损害降到最低。是故我们应记取这次惨痛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遭窃文件与记录的回收计划、微缩复制室的重建计划、水损文件与记录的修复计划以及档案室文件的重建计划等,本文也将一一说明之。此外,本文也将提到“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如何在艰难的政治及财务条件下奋力迎向重重挑战。

背景说明

伊拉克在萨达姆政权统治时期(1979-2003年)曾打过三场战争(1980-19881991以及2003年)。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让伊拉克境内的大小城镇不断陷入暴动、武力冲突与混乱的窘境。但是伊拉克政府三个主要的中央部会(即教育部、高等教育部以及文化部)却从未认真思考如何保护伊拉克的文化遗产(包括档案室、图书馆及美术馆)。

过去的萨达姆政权高举极权价值的大纛,个人的进取心、批判性思考与创造力皆遭到公开打压,故破除极权思想是伊拉克现今一非常急迫的课题。“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编注:简称:“伊图”)的经验清楚的告诉我们,当初“伊图”之所以无法拟出合理周全的计划来保护馆内文化遗产,肇因于管理阶层受制于老旧过时的价值观。当时馆内的档案管理员及图书馆馆员从未思考,或更精确的说法应是,他们从未准许去思考灾害发生的可能。所以,第三次波湾战争爆发之前,“伊图”居然未执行任何灾后复原计划,也就不足为奇了。更有甚者,许多伊拉克政府高官不仅未保护伊拉克的文化遗产,还与人共谋直接把古物、珍稀书籍与手稿走私出境。也就是说,早在萨达姆政权统治时期,伊拉克文化遗产就已开始遭受有心人士的破坏。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过去的管理

一国家级的档案室处理灾变的能力,有相当大程度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档案管理人员是否受过灾后复原计划的训练,二、是否拟订有效的灾害应变计划。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统治时期,“伊图”从未向文物保护人员及文物修复人员提供训练课程,当然也没有灾害应变计划。此外,萨达姆侯赛因政府还拆除馆内的空调系统,在灰尘与高温的肆虐下,使得储藏室内储放的档案及图书史料快速崩坏。从此我们可以得知,“伊图”的管理不善与馆内员工未能做好防范工作,让馆内所有文件、记录、书籍、期刊、地图与照片面临全面毁灭的命运。

一、旧有的文件复制政策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自19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文件复制计划,馆内人员把成千上万的历史文件与老旧期刊复制到微缩影片及微缩胶卷上。但当时的工作人员并未在完善的环境下进行复制作业,而且微缩影片及微缩胶卷也未妥善存放。此外,“伊图”也未拟订文物保护与收藏政策来保护馆内文物。图书馆馆内没有化学实验室(湿润型)可修复受损的纸类文物,连装订部门也因馆方的疏失与漠不关心而在十一年前遭到关闭。湿润型和干燥型实验室的设立,对于文物保护与收藏政策的执行至关重要。

正确的文件复制政策,是指读者必须使用原始文件的复本(即微缩影片及微缩胶卷)。保护原始文件藏品是“伊图”档案管理员的主要任务,奇怪的是,之前馆方只制作一份复本,显见之前的馆长及其助理实在是过于短视,如果他们有考虑到灾后复原的问题,就应该制作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备份。这些备份微缩影片及微缩胶卷可存放在“伊图”以外的安全检查处所。换言之,如果“伊图”之前的管理阶层有善尽职责,那么20034月的文化浩劫将不致如此严重。

二、旧有的紧急应变计划

每年,伊拉克文化部都会指示“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资深馆员,拟订一套基本的紧急应变计划,以期在战时保护馆内史料文物与设备。在第三次波湾战争爆发前夕,所有部会都有收到萨达姆侯赛因当局的指示,要求他们另寻其它地点,如此战争一旦爆发,各部会才能继续运作办公。于是“伊图”前馆长就在文化部部长的指示下,成立一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馆内数个部室主管组成。该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成立“自卫小组”。自卫小组后来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四至五位成员,各有所职:第一组负责指令与安全任务,第二组负责救援任务,第三组负责救火,第四组负责急救,第五组负责停电处理措施,第六组负责后勤物流,第七组负责设置避难所。

当时文化部有提供枪枝与燃料给“伊图”,部长本人还亲自下令指示所有国营文化机构,每个星期都得演练紧急应变计划。就“伊图”而言,只有救援小组与救火小组曾参加紧急应变计划,另外还有一些员工晚上会留守本馆大楼。之后,前馆长还设立一执行室,但未明确标明其任务或目标。

这份紧急应变计划,并未认真征询馆内资深员工的意见,而且内容是急就章拼凑出来的,所以问题不少。首先,紧急应变计划的任务未明确厘订,有些员工同时还身兼不同小组的任务。此外,紧急应变计划的预算不到250美元,实在是非常微薄。前馆长有购置一些基本配备,如装水容器及急救物资等。馆内资深员工在执行紧急应变计划时,之所以会有如此轻忽与毫无准备的态度,实在应归咎于伊拉克无处不在的极权文化。整个应变计划最弱的一环,则是它既未考虑外在威胁(最主要是空袭),又忽视内部遭受威胁、破坏的可能性。

三、重新安置馆内史料

最早是文化部提出要把“伊图”大部分的史料收藏(主要是历史文件与珍稀古书)搬迁到别处,微缩胶卷及微缩影片也一样。之所以要把馆内大部分史料重新安置,主因是“伊图”与国防部近在咫尺,一旦战争爆发,国防部一定会变成军事攻击目标。但是要为馆内史料另寻地点却问题重重。“萨达姆手稿中心”(现更名为“国家手稿中心”)的前任馆长拒绝与本馆合作,他不肯让本馆把史料放到一秘密避难处,因为他已经把他们的手稿摆到该处。这位馆长的态度说明一个事实:过去,所有国营文化机构彼此之间都没有什么协调合作可言。政府不鼓励部会间的横向联系及建设性互动,而是一味的强调官僚制度,与不合时宜的自给自足的价值观与做法。后来,文化部片面决定把“伊图”的史料收藏迁移到观光局的地下室。当时观光局是萨达姆侯赛因的秘密情报组织“穆卡巴拉”(Mukhabarat)大本营。最后大约有十七名图书馆馆员及档案管理员参与史料搬迁工作。

当时搬迁的史料有:

珍贵奥图曼帝国时期的法律记录(一千多册)

好几千份英国占领时期的历史档案

好几千份君王政体时期的历史档案

好几百份君王政体时期及共和国时期的伊拉克政客与政治人物的个人记录

君王政体时期及共和国时期伊拉克国会的记录

内阁会议的会议记录

大批微缩胶卷及微缩影片

复兴社会党审判政敌的法院诉讼记录

省府戒严会议的诉讼记录

一九六一-一九六三年间的国家安全档案

所有的珍稀书籍

四、错选搬迁地点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前馆长缺少果断与灵活的领导特质,他完全忽视自己对下属的法律与道德责任,也完全不在乎馆内史料的安危,他不仅没有参与史料搬迁的讨论,也未监督搬迁作业的进行。

把“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史料搬迁到观光局地下室是一个错误决定,原因如下:

新的放置地点并不隐密,观光局人员都知道他们的地下室放了这批史料,也很清楚这批史料的价值。

地下室里面有水管。

地下室又湿又暗,不适合储放纸制品。

地下室没有灭火器。

馆内未派员工或警卫看管地下室。

这些史料成堆叠放,没有放在合适的容器内妥为保存。

理想的放置地点应该是本馆大楼附近的清真寺:

以安全角度而言,清真寺可说是伊拉克境内最安全的地方,不会有外国人或本地人随意闯进去破坏其神圣庄严。

在危机时刻,崇拜所的守卫向来心胸宽大,乐于助人。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主大楼离这几座清真寺都很近,把馆内史料搬过去,简单又省钱。

馆内人员把史料迁至附近清真寺一点都不麻烦,而且看守起来也很方便。

200341012日的那场火灾

20033月,第三次波湾战争刚爆发,就有一群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占领“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院子,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这个动作马上让本馆变成一军事目标。他们还瘫痪了本馆员工的活动,使得安全状况益形恶化。

一、人为灾难

萨达姆政权垮台不久,就有纵火犯在“伊图”四处放火,大楼的建筑结构遭受到相当严重的破坏。此外馆内所有设备不是被毁,就是被偷。最重要的是,档案史料严重毁损。这些纵火犯能这么轻易在“伊图”里烧火掳掠,是因为美军贸然从本馆撤守,本馆遂毫无防护。在短短三天之内,“伊图”失去了大批档案史料,尤其是共和国时期的档案(1958-1979年)完全付之一炬。

还有其他重要的文化损失,“伊图”被烧毁后几个星期,有几个抢劫犯在观光局地下室搜括了一大批本馆的史料,并且打破水管,让水淹得到处都是。如果馆内资深员工有先通知“联军临时管理局”代表这批史料的下落,这批史料或可免于被抢匪掠夺的命运。所以,在资深档案管理员判断错误,又极端不信任外国人的情况下,使“伊图”再度损失了一批史料。总而言之,这场浩劫让“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损失了60%左右的档案记录,还有25%的藏书,其中包括珍稀书籍、地图及照片。剩下的史料状况不佳,不仅暴露在高温下,还积了厚厚的灰尘。

如果仔细研究被偷的历史文件及稀有书籍,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掠夺这批史料的人受过相当高的教育。他们知道要拿走哪些史料,也知道史料在何处。毫无疑问,伊拉克的邻国透过各种手段取得本馆图书馆及档案室众多史料,这些手段包括走私在内。失踪的史料中,有相当大比例是与一些敏感的议题有密切关系,如伊拉克与伊朗、叙利亚、约旦及沙乌地阿拉伯之间的边境问题及关系。

二、水损文件

对于水损文件与记录的处理,原本美国国会图书馆建议“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先把这些受损资料放到一大冰库,等档案管理员取得必须的修复技术,再来进行修复工作。但这么做难度很大,因为当时“伊图”一年的预算非常有限,再加上巴格达一直处于缺电状态,所以这个方法并不可行。

在“联军临时管理局”文化处的直接监督之下,一群美军接手把所有水损档案及记录转送到一临时存放地点。这个临时存放地点是一栋私人公寓,由文化处支付租金。这栋公寓没有通风设备,又小又湿,因为公寓实在太小,所以有好几千份档案及记录就堆在公寓外面,可以想见,雨水及湿气对这批史料又造成相当的伤害。

200312月,剩下的档案及记录被送到高级军官俱乐部(“伊图”原订搬迁的新址)的冰库存放。当时“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原本是希望可以在外力协助下,尽量进行水损档案及记录的修复工作,但是没想到“联军临时管理局”领导人保罗·布雷默先生突然决定拿下高级军官俱乐部,把它改为新成立的高等司法会议的新址。布雷默恣意的决定,对这批水损文件及记录产生可怕的影响。几个月后,某美军单位原本想协助“伊图”把这批水损史料从高级军官俱乐部转送到原址,好存放到大冰库中,但后来因为管理不善、缺乏专业咨询,最后亦是无疾而终。

三、第二次搬迁行动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被烧毁没多久,就有一群年轻男子在一什叶派神职人员率领下,决定把剩下的史料搬走以便保护这批史料。但是进行第二次搬迁行动之前,没有人先和馆里的档案人员商量过,整个行动只能用卤莽及粗糙来形容。馆里的档案人员不能监督搬迁作业,也没有列出清单,而且还是用麻袋来装史料,最后这批史料被存放到al-Thawra市的清真寺。馆里的档案人员应该定期到清真寺去监看这批史料,但是他们也没有这么做。

因为处理不当,存放条件不佳,再加上偷窃等因素,使得第二次搬迁行动对“伊图”的史料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简言之,第二次搬迁行动与第一次一样,根本就是多此一举,错误连连。剩下的史料其实应该留置原处,只要加派警卫保护即可。在此要特别提到一点,“联军临时管理局”的资深文化顾问有增僱配备枪枝及弹药的警卫来保护“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史料。

新的行政团队与新计划

就重建中的民主伊拉克而言,国家级的档案室与图书馆至关重要,以便让民众得以取得伊拉克的文化及历史遗产,帮助人们建立真正的国家认同感,凝聚共同的历史记忆。所以,重新定义“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角色,改善其组织与服务,完善的保护及存放藏品,是一刻不容缓的要务。

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面临巨大挑战,当时“伊图”是伊拉克受损最严重的文化机构,大楼建筑结构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所有设备不是被毁,就是被偷。在有限的预算下,馆里的档案管理员及图书馆馆员得同时进行很多工作。例如,2004年的预算不到七万美金,这么低的预算实在连基本需求----如家具都顾不了。此外,“伊图”也与其他国家的国家级图书馆及档案室完全断了联系,这也解释了为何本馆无法在史料保存及灾后复原计划上取得国外的专业支援。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未来必须进行的计划有:

1.训练档案管理员为修复人员,培育自己的人力资源。

2.积极发展与重要国际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和“国际图书馆联盟”,以及其他国家的国家级档案室与图书馆的联系,以取得所需的专业知识。

3.取得必要的设备。

4.组织现代化,重新定义本馆的功能。

5.寻找新址,或起码在现址增建别馆。

6.拟订灾后重建计划。

7.拟订新的档案法。

重建档案馆藏品

如上文所提到的“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努力的重心,主要摆在如何找到遗失的文件、记录与珍稀书籍。本馆一直努力找寻这批失踪史料的下落,也一直想知道:这批史料还在伊拉克吗?还是已被偷渡出境?本馆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找回这批史料?我们是否应该积极催生新的档案法?我们是否该提供赏金以便找回这些失窃的文件与珍稀书籍?

由于种种不利的政治与安全因素,对于找回失踪的史料,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原地踏步,而这也直接影响到本馆的角色与活动。现在我们也了解,如果无法取得政府的立法、行政及司法等三大部门的全力支持,我们是不可能有任何成果的。还有我们也寄望新的大选(20051215日)能为我们带来有利的条件,以便让我们早日达成目标。

在找回失踪史料的同时,本馆也努力强化史料的内容。“伊图”已与好几个重要国外国家级图书馆及档案室取得联系,主要的目标就是把与伊拉克近代史有关的文件及稀有书籍,复制到微缩胶卷及微缩影片上。

在这方面已经取得部分进展,我们收到了大英图书馆东方及印度部门送来的档案藏品的微缩胶卷及微缩影片。这批资料的相关年代,是伊拉克现代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英国占领时期(1914-1921年)。英国政府还资助了一个名为“现代伊拉克的诞生”(The Creation of Modern Iraq)的计划。“伊图”也与英国国家档案馆(TNA)签署一份协议,由英国国家档案馆出资49%的经费,把伊拉克现代史另一个时期----英国委任统治时期(1921-1932年)的文件与记录,复制一份给本馆。我们希望近期之内能和其他与本国有悠久历史关系的邻国,尤其是土耳其及伊朗,签订类似协议。当然,我们不会天真到以为翻印其他国家的史料,就能弥补失去的文件与记录。这些史料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的文化损失,绝对是无法取代的。

关于萨达姆政权的档案及伊拉克回顾基金会

在伊拉克,没人愿意提起有关萨达姆极权统治的档案的命运,这些档案包含内容非常敏感的文件及记录,足以影响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从学术的角度而言,这批史料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来源,可让学者们深入了解萨达姆政权的本质。

萨达姆政权刚垮台,在一片混乱之际,有好几个政党、刚成立的NGO及一般民众便从萨达姆政府的档案室取得好几千万份秘密文件。每个人的动机不同,有些政党是基于政治宣传的理由,比方取得对手的丑闻或想谋杀背后主谋。但很多伊拉克人则是想知道自己亲人的命运,其他的则是想把原始的档案和记录卖掉,以便发一笔横财。

必须要强调的是,英、美联合部队手上也握有萨达姆政权时期相当数量的文件与记录,这些史料很可能已被送至国外。一私人档案计划“伊拉克回顾基金会”(Iraq Foundation Memory)也握有好几百万份的萨达姆政权时期的文件与记录。他们是以非法方式取得这些资料,完全违反了伊拉克的法律与准则。“伊拉克回顾基金会”所持有的大批资料,原本是库尔德族反抗军在1991年暴动时所取得的,基于安全理由,库尔德族领袖决定把这批资料移送国外,存放在科罗拉多大学,直至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垮台后才落到“伊拉克回顾基金会”手里。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曾经极力要求第一任及第二任(20037-200512月)伊拉克政府采取一些做法,强迫所有关系人等把手中握有的文件与记录交还本馆,但是并未成功。中央政府之所以不愿意这么做,是因为很多官员也参与其中的掠夺,似乎所有政党都同意彼此可以继续握有手上的文件与记录。

兴建修复室

战争一开始,“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就无法为馆内史料与书籍找到适当的储藏地点。长期停电再加上经费有限,使得本馆更是无法调控史料的存放温度与湿度。这也解释了为何本馆无法采取积极的做法,抢救受损的文件及记录,以便将损害降到最低。

对“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而言,眼前第一要务就是做好史料保存的引导工作,因为馆内档案管理人员及图书馆馆员缺乏实务及理论两方面的训练。有鉴于此,修复室的兴建实是一刻不容缓的要务。“伊图”非常感谢捷克文化部资助本馆四位档案人员接受为期两个月的修复训练计划,该计划是透过一家名叫Gemma的私人公司进行。现在捷克外交部已确定资助另一个计划,提供相关设备给本馆修复室。托斯卡尼地方政府也透过一个义大利非政府组织Un Ponte Per,赞助本馆在佛罗伦斯国家图书馆举行一为期两个月的高级修复训练课程。

重建微缩复制室

经过20034月中旬的战火侵袭后,本馆的微缩复制完全被毁。我们认知到微缩复制室的重建,是本馆未来灾后重建计划中的另一要务。捷克文化部再次出面相挺,资助本馆购买微缩复制室的设备,包括35㎜的摄影机、四台阅读机、一台阅读复印机,以及一台影片处理机。美国基因协会也承诺要送本馆四台摄影机(两台35㎜、两台16㎜)。摄影机及空调设备一装好,技术人员就马上拍摄本馆史料、珍稀书籍及期刊。我们的重点是多做几份备份,然后存放在不同的隐密之处。

兴建五层楼的储藏馆与图书馆大楼翻修

本馆自去年年底开始进行图书馆主建筑的翻修工程,预计2005年底完工。本馆将会安装新的空调及通风设备。多年来本馆一直苦于储藏空间不足的问题,伊拉克文化部决定拨下一笔经费,预计于2006-2007年间为档案馆兴建一栋五层楼的储藏馆,这座新储藏馆的所有设施及设备将一应俱全。

兴建电子资料库

电子资料库的兴建是“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现代化的核心工程。在义大利伦巴底地方政府的资助下,“伊图”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图书馆及档案室建立一套电子资料库。本馆在收到日本政府部分经费后,已加速推动本计划。资料库的建立与史料的复制,已成为本馆灾后重建计划重要的一环。

结语

从“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2003410日至12日猝不及防的遭到战火侵袭,我们可以学到一个教训:在一极权体制下,要拟好一完善的灾后复建计划,实在是一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独裁者把自己的生存及政权的延续摆在一切之上,“伊图”的灾难是人为造成的,世人必须把它视为萨达姆政权伤害伊拉克文化遗产一最严重的暴行。

现在“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正面对无数危险及问题,包括恐怖主义、肆意的破坏、环境威胁、缺电等。所有这些负面因素,都影响到本馆档案人员和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及生命。位居内城区高危险地带的“伊图”其实非常脆弱。国民卫队的主要基地就在本馆主大楼的正对面,使本馆成为主要的袭击对象。如果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来看,其实“伊图”所面对的最可能威胁,是恐怖攻击和具政治动机所造成的破坏。本馆受制于有限的经费,只能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增加警卫,装设监视设备)来保护馆员及馆藏,但是不管采取何种灾难应变措施或计划,恐怖攻击(如汽车炸弹和迫击炮)都是很难应付的。

 

“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希望未来的一年在藏品的储藏及重建,水损文件及记录的修复,档案人员、图书馆馆员及技师的重新筛选,新设备的添置与现代化系统的应用等方面,都有能有长足的进步。

(本文是萨德·伊斯康德于200511月,参加在阿布达比举行的“国际档案馆内部会议”所发表的演讲稿内容。)

 

选阅《国际图联  国际档案理事会〈关于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安全问题的联合声明〉》

IFLA(国际图联)和ICA(国际档案馆理事会)对萨德·伊斯康德博士(Dr  Saad  Eskander,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馆长)关于伊拉克国民自卫队强行闯入并占领该馆在巴格达馆舍的报告表示深重的忧虑,而在此前也发生了美军巡逻队未经许可强行闯入该馆的事件。

伊斯康德博士警告说,这些行动将会把该馆的工作人员和馆藏置于危险境地,并违反了伊拉克部长委员会(Iraq  Council  of  Ministers)命令:禁止任何伊拉克安全和武装力量在未经政府及有关当局事先允许的情况下进入任何国家机构。

IFLAICA强烈谴责这些可能会进一步危及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馆舍和工作人员安全以及馆藏的妥善保存的行为,并呼吁重视萨德·伊斯康德博士和他的工作人员自从2003年以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重建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所做的努力。IFLA ICA表示坚决支持萨德·伊斯康德博士和他的工作人员,并呼吁伊拉克政府和有关军事当局尊重这一重要文化机构的完整与安全。

 

皮特·乔汉·           ··阿尔巴达

国际图联秘书长            国际档案理事会

海牙                      巴黎

2007810

 

附件:萨德·伊斯康德博士来信全文

尊敬的:

我想告诉您的是,蛮横的国民自卫队仍在继续侵犯着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的安全。

今天早上(88日),一群伊拉克国民自卫队的士兵闯入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主楼。

就这次行动来说,国民自卫队违反了伊拉克部长委员会的命令,命令中明确规定:未经政府和有关当局的准许,伊拉克安全和武装力量不能进入任何国家机构。

国民自卫队未与我商议或请求我的同意就采取了这次行动,他们直接使用暴力进入我馆。由于政府宣布4天的戒严期,我不能去馆舍与不知所措的馆内保卫在一起。因此,我打电话给国民自卫队的指挥官,请求他立即礼貌地退出。但他拒绝退出,并声称他根据上司和美国人的命令占领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他还声称,国民自卫队是要保护al-Kadhimiya清真寺的什叶派朝圣者,而此地在我馆30公里以外。

我还希望您注意到发生在86号的事件,美军巡逻队未经我的允许闯入我馆主楼。美军巡逻队的指挥官审问了我馆的保卫人员并命令他们出示身份证件。请注意,这不是美军巡逻队第一次未经我的允许闯入我馆主楼。在7月,美军士兵先后闯入我馆3次。显然,美军士兵的行为鼓励了国民自卫队做同样的事情--武力闯入并占领我馆主楼。

此外,美国军队和国民自卫队还在旧国防部大楼建立了自己的基地,在那里协调他们的安全行动。这座建筑就在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对面。

我间接联系到在巴格达的美国官方,希望停止这种暴力和非法的行动,但他们对此毫无兴趣。

希望您和其他人充分意识到,在20034月中旬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被毁后,我和我的同事在重建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美军和国民自卫队这种不计后果的行为将使我馆工作人员和馆藏文献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我认为,美军和国民自卫队要对将来文献资料的损坏、文化上的损失和工作人员的伤亡负责。

我需要您和您的同事帮助。

我将会请求一些欧洲朋友尽可能帮助我们。

我不会停止曝光国民自卫队和隐藏在他们身后的人的错误行径。

萨德·伊斯康德

梁文道评述《烽火守书人》

每次遇到战争呢,文化肯定就遭殃。人都已经要受伤、要死了,文化这个东西软绵绵的,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又怎能不遭殃呢?但是,问题是,我们不要忽略,在战火过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它要重建起来的时候,文化起到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伊拉克,饱经战火、战乱,然后整个国家呢,几乎陷入四分五裂局面的时候,它有多少个文化遗产失落了?大家想想看,两河流域上面的这个重要的古文明大国,它是人类历史上多么重要的一个起源地,它有多少个瑰宝,结果就在战乱之中呢被炮火掩埋了、毁灭了。

那么,同时,以现在这个伊拉克来讲,它也需要很多历史档案,它需要很多过去的一些资料,过去的一些文献。这个在将来这个国家,它要重建,要重建它的历史记忆,要重建它的国家认同的时候,都非常非常的重要。但是问题是,在那么混乱的时期底下,有谁愿意去搞这种看起来非常遥远的东西呢?有----这么一个人----《烽火守书人》。

我今天向大家介绍这本书呢,是一本非常重要非常感人,这几年在全球的图书馆界引起轰动的一本书。作者----它这个副标题叫做----《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记》,作者就是萨德·伊斯康德。

那么其实除了这本书之外,另外有一个,我们知道伊拉克南部有个大城叫做巴士拉。这个巴士拉的中央图书馆馆长,也有一个他的故事,还被美国的一些作家画成了儿童的绘本。那么这两个人的故事都非常有名,我今天先介绍这个萨德·伊斯康德。

萨德·伊斯康德呢,本来呢是库尔德人,曾经参加过库尔德人游击队,对抗这个萨达姆。那么,后来呢他到了英国,就改行了,成了一个非常斯文的一个文人,在伦敦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院拿到国际历史的博士学位。2003年的时候呢,当时美军攻入伊拉克,他受到号召呢要回去重建自己的国家,因为过去他是库尔德族人吗,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回到巴格达了。

干什么呢?就是干,干这个伊拉克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我们想象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这里面就写了非常清楚。当时的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除了馆舍受到严重毁损外,图书馆文献遭到抢劫或者烧毁,古迹、档案、文件遗失了60%。有的呢是被人,呃----炸了,人家看到烂纸就拿来烧。有的呢是被别的国家趁战乱就派人进去偷,因为里面说不定有很多伊拉克原来很重要的国家机密档案。还有更大部分的是被美国带回去了。那么,这就是这位馆长最近几年一直在抗议的地方。

然后呢,珍善本书遗失95%,手稿损失25%。那么,这还不止。而且我们看到呢,他这本书里面,这本书其实是他一个日记。那这个日记是发表在2006年到2007年中间,大概是9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也就British Library的网页上面呢,去刊登出来的。

而当时,这个日记一刊登就引起轰动。因为大家全世界的同行呢,就在看着这位国家图书馆馆长,自己的同行,每天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跟你描写一下,那个生活是这样的:就每天这个图书馆,供电大概是一两个小时;呃----每天窗户玻璃都会破,因为随时有枪扫射进来。

动不动今天上班,就说--------这儿又给炸了,昨天整理好的一柜子书,地上又乱成一团。

有时候呢,你会上班的时候听说今天有个同事没办法回来了,为什么?因为他妈给人杀了。那天又说那个人的弟弟失踪了,被绑架了;甚至你是目睹自己的同事,怎么样在这个战火之中就牺牲了。

而每天上班都是处提心吊胆,为什么?因为这个图书馆所在的位置特别特别的险要,是什叶派、逊尼派两派都想争夺的地方,那么两派都跑来找这个馆长说,我们在你们房顶上架机关枪,行吗?那他当然要拒绝!

其实,当时的伊拉克已经乱到了什么程度?就这个伊拉克所谓的新政府啊,比如说,主管这个图书馆的文化部,这个文化部的部长是属于逊尼派的;那么另外一个部呢,像国防部,说不定是什叶派的。这两个部门自己会打仗啊,就自己底下有民兵去打仗,那么最后他这个图书馆馆长的上司呢,这个文化部的部长要被通缉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派人去谋杀另一个部的部长。这是当时伊拉克的情况。

然后每天上班,你都会觉得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上班。那么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到底这位伊斯康德,他想做什么?他为什么要当这样的一个图书馆馆长?为了就是要为这个国家、自己的祖国保持一丝历史的、文化的一个命脉。

然后呢,我们就看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的片段,简直是吓人一跳。例如说,有人呢,说送回一些馆藏过来,用警车送过来,那么他们就劝人千万不要用警车,因为警车才是恐怖分子袭击的一个主要的目标。然后又有一天呢----他呢----是被这个国家的警卫,呃----就国民卫队呢拿枪指着、对着他开了几个枪,去吓唬他;然后又有一天,他的同事呢又牺牲了。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底下工作,我觉得最让人看着难过的是什么呢?就是每一回----他一高兴----他一写----这位馆长,在这个日记网上的部落格里面,一写自己高兴得东西,我看了就伤心。为什么呢?他高兴的东西啊,全是一些你觉得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说今天供电供了六小时了;我们这个月进馆的读者的数量,从上个月的60,现在上升到100了;它----人们开始回来读书了。

看到这种地方,你看到这个整馆的馆员那么兴奋,你就觉得很难过很难过。比如说,他们热心到个程度,就是有读者进来说想看某本书,但他们没有,他们另外呢派人出去冒着炮火、冒着被绑架的危险,跑到市面上想去买书。真买不到的时候,就透过这个国际合作。因为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图书馆的故事,大家都愿意支持,每个图书馆都想办法要帮忙他们,把这些,呃----他们需要的书、需要的资源送去给他们。于是伊斯康德就成为了一个最近两年,在国际上面屡次获奖的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图书馆的馆长,跟这个文献保护者。

但是,为什么伊斯康德最后要放弃继续写这个日记呢?是因为他越来越觉得不安。他觉得每天写这些日记,呃----好像在剥削自己的同事跟自己的身边人的那种苦难的生活,拿他们的鲜血、拿他们的眼泪、拿他们受的这个折磨,来博取全世界的同情。他说他不需要这个,他现在要的就是继续在战火底下,在混乱的局面底下好好的做下去。而还好,听说伊拉克最近局面缓和,它的读者人数已经每个月上升到900人了。

(平而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