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足迹 掀开敦煌神秘面纱——记《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展

蔡臻

  上生·新所是近年来城市更新标杆项目,积极践行建设“社区生活圈”,将原本封闭的科研园区更新后对市民开放,持续引入艺术展览、戏剧演出、读书分享等多元文化活动,激发片区活力。作为万科城市更新的样本,上生·新所一直致力于打造活力文化社区。万科集团通过多样化的城市更新策略,在对历史建筑进行整体保护的基础上,更新内部空间功能,持续为城市和市民提供新的使用价值,既保证了历史文化的肌理得以延续,也唤醒了整个上生·新所场域的生命力,使之成为全天候开放的活力园区。

  2022年岁首,由敦煌研究院与上海零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品、上生·新所联合主办的《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展全国首展,在上海新晋文化地标上生·新所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前往参观。

档案记载历史上的传奇洞窟——220窟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始置河西四郡,以河西走廊贯通敦煌和汉朝都城长安,使敦煌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汇聚点。各国商人、僧侣、传教士、冒险家、军队西来东往,必经敦煌。敦煌,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中国文化史上的耀眼之光。关于敦煌的故事丰盈又厚重。一个洞窟便是一本跨越千年的传奇之书。

  据档案记载,敦煌莫高窟保存下来公元4-14世纪的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有492个,壁画面积合计4.5万平方米,内容涉及古代的宗教、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莫高窟南北共长1680米,崖壁上的佛窟最多时可达上千个,这就注定了敦煌的议题之大。而《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展为了绘声绘色地讲好一个故事,只将视线聚焦于九层楼以南的一个传奇洞窟——220窟。之所以选择聚焦莫高窟第220窟,不仅是因为它的传奇性和艺术造诣,更是因为它为观众打开了了解初唐长安生活的一扇窗。壁画中大规模乐队配置、大型灯轮灯树、被大部分学者认为是胡旋舞的乐舞场景,种种线索将壁画来源指向长安城上元夜大型灯会。

  展览以探秘传奇洞窟——莫高窟初唐第220窟为指引,带领观众从壁画中的乐舞走入生活中的乐舞。莫高窟第220窟创建于初唐,存有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题记。窟内主室北壁药师经变的乐舞场景占据整幅画面的三分之一,场面宏大。这也是最早真正意义上的经变乐舞图,其题材、布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莫高窟第220窟主室的壁画被剥落,满壁千佛之下的另一层瑰丽壁画重现世间。这一层神秘壁画中描绘的乐舞场面,在莫高窟壁画中堪称空前盛大。第220窟由谁开凿?乐舞原画稿来自哪里?有何特殊之处?此次展览追寻历史足迹,带着诸多历史谜题,揭开了敦煌的神秘面纱。

  观众将跟随220窟供养人的寻梦长安之旅,解谜壁画缘起。通过多媒体剧场、情景打造、壁画乐器实物复原等丰富的展陈方式,配合原创音乐、展厅定制气味等,观众将有机会从如今的洞窟和壁画走进中古历史和生活,身临其境地感受初唐盛世的繁华与喧嚣,目睹壁画在一千年前的瑰丽景象和精彩绝伦的唐时乐舞。

  提一盏油灯,钻进“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尽情欣赏《药师佛经变乐舞图》惟妙惟肖的每一个细节;坐进周长63米的环绕式光影剧场,看身穿飞天服饰的舞者复原壁画舞蹈,感受千年敦煌文化的“前世今生”……


220窟复原窟通道

探秘传奇洞窟 寻找长安余音

  走入第一个展厅,仿若一瞬间穿越到了敦煌,思绪一下子便飘远了。

  首先吸引大家注意的是由敦煌研究院为展览定制呈现的莫高窟第220窟等比例模型,生动呈现其形制和内容。窟内细节繁多,非常值得驻足细看。走过第一个展厅,通道处也是220窟的复制窟,采用了敦煌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所制作的高清图像。观众提灯照壁画,仿佛此时就置身于莫高窟洞窟,简直身临其境,美轮美奂。


莫高窟第220窟等比例模型

  在当时,信仰佛教、出资建窟的施主和捐助者被称为供养人,也叫功德主。根据220窟内展示的档案记载,此窟为“翟家窟”,由翟通开窟,翟氏家族作为虔诚的供养人世代营建。

  伴随着档案解开供养人谜题后,再来看壁上色彩艳丽的乐舞图。第220窟北壁通壁绘药师经变,乐舞场面位于经变画下部,规模之大,冠绝初唐。关于它的题材与特殊之处,现场给出了三个线索。

  其一,第220窟中的乐舞图像是莫高窟壁画中首例大型乐舞,同时它的乐队与乐器组合遵循现实规则,仿佛正是唐代宫廷燕乐的真实写照。 

  其二,乐舞图上舞伎的姿态,飞扬的飘带,足底的小圆毯,直指唐代长安城最为盛行的胡旋舞。

  其三,壁画中央十分罕见地立有一座高达九层的灯楼,恰恰呼应唐代诗人张说的诗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所指乃是长安上元节。

  可以想见,壁画画稿源自大唐都城长安,而后传入敦煌,被供养人绘入壁画作为对佛的供养。由此,我们将步入唐时长安,进一步了解220窟画稿背后的故事。

  步入第二个展厅之前,会路过一个小通道。通道内光线昏暗,仅留提灯两盏。细看通道壁,竟复刻了第220窟内壁画,左右分别是南壁西方净土变和北壁药师经变。此情此景,令人浮想联翩。

  虽然第220窟的乐舞图描绘的是规模盛大的宫廷燕乐,但胡旋舞在民间也极受欢迎,甚至有许多著名的诗句都描绘了胡旋舞的美妙场景。

  唐代不仅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也是中国音乐史的一记强音。据史料记载,唐代的乐器有三百种之多,第220窟北壁药师经变中集合有唐代最流行的17种乐器。

  现场展出的仿制乐器,样式便来自壁画中,包括笙、腰鼓、筝、花边阮等。


现场展出的仿制乐器,样式便来自壁画中,包括笙、腰鼓、筝等。

  戴上耳机,速度轻快、节奏顿挫的大唐之音传入耳畔,歌舞升平的大唐盛景跃然眼前。

  再往里走,邂逅一片热闹的长安街景。民间杂技,酒肆中的胡旋舞,宫廷聚会……窗户内的剪影给人一种奇妙的沉浸感,欲说还休,此刻我们可以与大唐百姓一起感受乐舞带来的愉悦。

  进一步了解“乐”与“舞”之后,自然要再说一说画稿的故事。关于乐舞画稿如何从长安流传至敦煌,敦煌学专家荣新江先生提出了几种猜测,故事的主人公分别为供养人翟通、沙州刺史刘德敏、玄奘。

  展览选择了其中最浪漫的一种猜测——即供养人翟通的故事,进行动画演绎,让观者在欣赏大唐乐舞盛世的同时,进一步揭开第220窟的神秘面纱。

  在63m超长宽幅沉浸式光影剧场内,第220窟第一代供养人——翟通的故事循环播映,一场约为30分钟。历史上的翟通,何许人也?他曾通过敦煌本县考试,前往京城长安参加明经科举考试,经选拔后被授予正六品官职“朝议郎”,任职“敦煌郡博士”,负责传授知识,被认为是当时敦煌最有学问的人。这则故事分为四大篇章——望长安,上元日,得粉本,修家窟。第220窟的乐舞画稿,大抵就是翟通逗留长安时寻到的。故事情节浪漫有趣,官方特邀作曲家带来原创音乐,意大利佛罗伦萨音响品牌K-array带来专业音响效果,观感极佳。片尾还会随机出现现场乐舞表演,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在展览最后,首创了一种“环绕式叙事”的全新体验,360度包围、63米超长宽幅的光影厅,模拟壁画以及传统绘画的观看视角,邀请观众在主动探寻剧情,跟着主人公走进历史,细细品味初唐时期的盛世景观,观赏壁画在一千年前的鲜亮风采。


饶有趣味的长安夜景长廊,窗户内的剪影给人一种奇妙的沉浸感

  展览打造了一个复合型空间,在展览空间内引入酒肆、舞剧等新的业态,打破展览空间限制。每晚展厅将化身沙漠主题的“月升酒肆”,将敦煌壁画中世俗宴饮的场景融入现代人的夜生活之中。多款特调酒水,从视觉、味觉上打开观众对敦煌的想象。

  展期期间每周五、六晚,国内首部音画交互歌舞剧《彼岸花》将在此上演。舞剧取材自敦煌壁画,讲述了一场奇幻的爱恋故事。《彼岸花》特邀知名编舞携新锐舞者,通过使用新媒介、新场地模式,充分开发肢体动作与其他介质融合的更多可能性。将古老的东方美学带入到了新的媒体背景下,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

  整场展览以丰富的形式将莫高窟第220窟的故事娓娓道来,见微知著,含蓄地描摹着敦煌盛景,令人沉醉。

  敦煌研究院首次官方授权指导

  两年前,敦煌研究院做过一个调查,问中国观众“提到敦煌,你会想到哪几个词?”最后得出三个词:神秘、遥远和飞天。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武琼芳说:“虽然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已经走在世界文物保护界的前列,但对敦煌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弘扬,我们依然任重道远。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展览,我们运用数字化研究成果,将古典与科技相互结合,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全方面引领之下,观众身处上海,情感和思绪却已走向千里之外的敦煌。”

  《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展可谓是一次对220窟微视角而强深度的诠释:从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洞窟开始,走进壁画中的世界,渐次揭秘这座传奇洞窟的发现之谜、营造之谜和乐舞之谜。敦煌研究院为展览定制的第220窟全窟迷你模型,高清再现了窟内壁画细节。


迷你窟模型细节图

  作为敦煌研究院首个官方授权指导的线下多媒体特窟特展,《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聚焦莫高窟“特窟”第220窟壁画,反映大唐乐舞民俗画卷,是敦煌研究院石窟数字化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的又一探索。展览旨在弘扬敦煌文化及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成果,吸引更多年轻群体亲近中华文化的历史瑰宝,持续唤起华夏儿女内在的文化自信。

  展览选择最贴近生活的音乐舞蹈作为切入点,以壁画上的音乐舞蹈图像为主题,聚焦乐舞图像的代表——莫高窟第220窟,通过壁画揭开初唐生活画卷的一角。从单个特窟入手,也是本次展览在敦煌题材上的一次创造性尝试。


展期期间每周五、六晚,国内首部音画交互歌舞剧《彼岸花》在此上演,舞剧取材自敦煌壁画

  据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共采集高精度洞窟数据255个。220窟的数字化修复,仅拍摄就用了两个多月,数据处理需要两到三倍的时间,由一千多张照片拼成一张画面。”敦煌研究院多年致力“数字敦煌”的探索实践,利用数字技术完整保存敦煌石窟的艺术信息,真实再现敦煌艺术的神韵,让古老的敦煌艺术凭借科技力量走出石窟、走出敦煌,来到大众的身边。《敦煌奇境》就是敦煌研究院石窟数字化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的又一次探索。

  上生·新所此次携手敦煌研究院,将园区内的百年老建筑海军俱乐部变为“洞窟”,再现敦煌文化的惊鸿一瞥。在这里举办《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展览,也是多个层面的“古今对话”——来自敦煌壁画的唐代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

  《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让博大浩瀚的敦煌文化更具亲和力、体验感和人情味。从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洞窟开始,令观者走进壁画中的世界,真正走近这颗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让大众感知到敦煌壁画不仅是有关宗教的艺术,更是记录了古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图像资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敦煌。

  敦煌是一个百变美人,不同的人看到的敦煌不一样。这就是敦煌最大的魅力,多元、丰富、包容。敦煌研究院期待通过展览,在新年伊始,搭起一座桥梁,让传统文化之美融入城市文化生活,拉近中华璀璨文化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拉近敦煌和大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