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空袭后上海电力困难克服的经过

1949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的率领下攻占了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国民党军队则撤退至舟山群岛等东南沿海岛屿,凭借自身强于解放军的海空军优势对大陆频频进行反击,甚至依据战局制定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反攻大陆计划。解放初期,由于上海具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国民党方面在经济和军事领域频频做出动作,妄想干扰新政府对上海的接管、治理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对上海进行空中打击。据统计,从194910月至19502月,国民党空军凭借舟山群岛等地的机场对上海进行了20余次空中攻击,投弹360多枚,毁坏房屋2300余间,造成伤亡2300余人。

195026,上海遭受了国民党飞机最猛烈的袭击,史称“二六大轰炸”。从中午1225分到下午153分,国民党出动大量轰炸机,对上海各发电厂进行狂轰滥炸。上海市发电厂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市民、职工、解放军干部、战士伤亡共1448人,毁坏房屋1180间。如今再说起这场解放初期的“二六大轰炸”,人们也许所知颇多,而对于大轰炸后上海人民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恢复生产的情况却所知甚少,只能从当时的新闻报刊中得到相关历史信息。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解放初期,上海有五家公用电厂——上海电力公司、法商电车电灯公司、闸北水电公司、华商电气公司、浦东电气公司。二六轰炸前,可用容量219200瓦,负荷约数158000瓦。而在轰炸后,28日,五厂只能发电31500瓦。可见,上海电厂虽经部分修复,但对上海工业及经济已有相当影响。除了供电自来水、电话、电车、路灯等公用事业,以及重要公共事业如医院、电台、公安机关,工业用电全部停顿。十里洋场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和明亮的商店橱窗广告风光不再,居民区一片漆黑,每家只被允许开一只电灯照明半小时,街上也少有行人。上海,几乎变成了一座黑暗的城市。因此,“如何调整上海残余电力,供应重要需要,维持经济秩序,实行反轰炸斗争”就成为上海工业生产的中心问题。

二六轰炸后,上海部分人士一时情绪紊乱恐慌,意见分歧庞杂,后经市府各机关镇静研讨,形成若干意见和建议,其中比较具体而系统化的有三个:一是公用局的“五级用电制度”,二是工商局的“三类工业调节计划”,三是纺织工业方面的意见,最终公用局的“五级用电制度”得以付诸实施。

此份“五级供电办法草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用局在2月中旬拟就,意即当电力供应不足时,排定一种优先供应用电的顺序。第一级是公用事业和重要公共事业——包括自来水、电车、煤气、公共汽车、下水道、医院、火车站、路灯、电信、解放日报、首脑机关及治安机关等十二项,估计共需电约一万至二万瓦;第二级涉及重要的军需民生工厂——包括军需、军事、造船、汽车修造、印制、造纸、冷藏、面粉、粮食加工及化学工业等十项工业,另有报馆、高层建筑及必需照明之工厂仓库亦属此级,估计共需电约900019000瓦;第三级为次要工业——包括钢铁厂、重要机器厂、机制煤球厂、工业原料厂、制药厂及棉纺厂等六种厂家,另有军政机关也属此级,估计共需电47400瓦,其中棉纺工业以34000瓦计;第四级是一般工厂、商业用电及一部分住户用电;第五级是住户用电。

219日起,公用局依据五级供电的原则,实行有计划的电力分配。自219日到26日的试行制度为第一期,227日至37日的修正制度为第二期,38日至15日的修正制度为第三期,316日以后为第四期。这个凝结着许多专家智慧结晶的特殊供电办法,将上海在轰炸后的残余电力进行了充分利用,发挥了最大效能,最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目标。至3月底,上海供电紧张的状况已大为改观,工业用电总数约为二六轰炸前的92%,其中纱厂与其他工业用电比例为5446,纱厂重要性凸显,用电计划已超过194912月的实用量,其他工业用电亦达该月的90%,住户用电恢复到40%,用户总售电可恢复到85%。总之,上海工业用电的供应距离轰炸前的水准已相当接近,上海的电力供应困难已经基本解决。

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空袭后电力困难克服的经过》(档号B0-15-50)就如实记载了解放后这一段没有硝烟却又惊心动魄的历史。本件档案篇幅短小,只有44页,但内容十分精悍,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为“公用电厂发电供电分析”,说明了大轰炸以来电厂修复进展的情况和工业用电的分配,第二部分“几种调节供电的意见”,就公用局、工商局和纺织工业方面对轰炸后工业用电调节供应的意见略加讨论,第三部分内容为“几个特殊问题的检讨”,包括了公用事业用电的保证问题、纺织工业用电的自给问题及政府定货需电的供应问题,第四部分介绍工厂自备发电设施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最大的特色是用数据说话,文末附录附有整整18个统计表格,几乎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有“上海公用电厂发电容量表”、“二六轰炸后上海发电能力概况表”、“上海供电计划纲要表”、“上海一般工厂供电分配表”、“上海用电分析估计表”、“上海各政府机关定货需电统计表”、“上海工厂自备发电能力表”等。这些统计数据乍看之下单调乏味,了无生气,但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再来阅读它们时,瞬间便会变得生动起来,因为透过这些不会说话的数字,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上海人民为了克服空袭后的电力困难所经历的种种艰苦,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历史的生动和沉重一并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