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概况及其档案介绍
2004年2月,上海启动“非物质遗产”申报和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要求各区县文化局、文化馆在30天内从民间文化艺术中选出一到两个精品项目,提交文化部,列入中国申报联合国“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的候选名单,上海市档案馆浩如烟海的馆藏中也保存了不少关于上海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情况的档案,以下就向社会开放部分档案中,选取部分有关档案予以介绍,期望能对申报工作有所帮助。
馆藏上海工艺美术档案主要主要为建国后形成的档案,也有部分清代以来的历史档案,最早的可上溯到1873年。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有数百个全宗的旧中国行业公会档案,其中涉及工艺品制销的行业有牙骨器商业、珠玉商业、古玩、绣品、镌刻书画扇商业等行业,有档案600多卷,这些行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有的历史悠久,虽然会员以商品销售为主,但部分业主开设小作坊,自产自销,因此通过上述同业公会档案,可了解上列某些传统工艺品制作、销售等发展概况及瓷器、雕漆、书画陶瓷、象牙、刺绣等行业从业人员的个人材料。此外,分散在上海社会局及联合征信所全宗中,虽然数量不多,仍有参考价值。
建国后的档案中,关于上海工艺美术发展情况的档案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和上海市体育文娱工艺美术工业公司的全宗中,上海市体育文娱工艺美术工业公司成立于1959年,主要掌管体育文娱用品和工艺美术品生产,1961年,按照市委和轻工业、手工业局关于行业划分归口的指示,该公司的工艺美术、玩具行业划出,单独成立上海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当时下辖60个基层单位,工艺美术研究室等3个直属单位。1984年,该公司拥有44个基层单位,另有工艺美术研究所、服务部等6个直属企业,后该公司于1987年撤销。以上两个全宗共有1100多卷档案,档案形成时间1959年1987年。此外,还有少量反映上海工艺美术发展情况的档案分布在上海工业普查办公室、上海市轻工业局、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上海出版社等全宗中。下面对这些档案作一简要介绍。
1、反映上海工艺美术行业沿革变化的档案材料。建国前档案,主要为同业公会档案中关于旧上海(象)牙骨(器)、绣品、珠玉、古玩、瓷器等商业沿革情况文件,此外有上海工艺社、上海市第一至第四工艺社等私人企业向社会局申请设立登记的文件及联合征信所对部分工艺美术企业的调查征信材料。建国后档案主要有1955年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关于雕刻工艺美术社成立报告和批复及关于1956年全市工艺美术行业情况报告的文件;有上海市体育文娱工艺美术工业公司1959年 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概况的文件及1960年撰写的“上海工艺美术概貌及十年来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和该公司所属织绣雕刻等企业统计年报;有1962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关于古玩行业划归文化局领导,玉石雕刻厂等单位60年代业务等发展情况的文件;关于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大跃进以来工作总结;有1963年第二轻工业局关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手工业工商企业登记申请书及该公司关于所属企业调整裁并的请示及批复文件;有工艺公司1963年关于绣品行业初步调研报告及关于绒绣、机绣、镶嵌饰品、铝铜饰品的概况调查;1964年文化局与手工业局关于绣品行业调整及今后发展的设想;1964年手工业局关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品生产创作情况及有关产品历史发展情况报告;1964年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对上海抽绣、出口丝绸绣衣、民族乐器和戏服用品调查材料,对艺术雕刻、织绣、工艺、饰品行业有关企业厂(社)调查情况文件;1965年关于艺术雕刻、金银镶嵌、民族乐器、地毯、编织行业历史和发展情况调查;1969年关于铝质像章、雕刻、绒绣和白木雕刻产品的调研报告等档案。
2、反映工艺美术行业生产情况、质量评定、举办展览等业务方面的文件。有1950年文化部关于加强年画工作的指示及上海民政局关于整顿年画工作开展新年画创作的报告;1953年市文化局关于新年画展出计划及报告;196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关于年画出版问题的请示和市出版局批复文件,及1949至1952、1964年出版年画工作的报告及总结等;有1959年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关于工艺美术生产计划;有1959至1961年上海市体育文娱工艺美术工业公司生产工作总结及新产品技术资料及艺术雕刻、织绣、工艺、瓷器、金银饰品行业有关企业厂(社)的生产统计年报;1960年关于上海工艺美术创作展出规划和人民大会堂上海厅重新装饰规划;有1961年玉石雕刻厂等四个单位1961年创作设计工作总结及关于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向党四十周年献礼两件特大雕刻作品的创作情况汇报;有上海工艺美术工业公司1962年至1965年工作总结、企业统计年报、1962年关于玉雕牙雕、瓷器等产品质量评定书;有1963年关于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发展方向和问题的报告;1964年对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当前生产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关于1964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文件;1965上海工艺美术展览会在上海、北京展出情况和总结;1965年、1967年雕刻、织绣等企业生产情况年报等文件。
  3、反映党和政府关心工艺从业人员及部分从业人员个人情况的文件。建国前档案主要为瓷器、雕漆、书画陶瓷、象牙、刺绣等同业公会会员登记表、调查表、会员名册等。建国后档案主要有1956年上海市文化局对画家和特种工艺艺人的救济安排工作问题的文件;有1956年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关于该局所属及工艺联社民间艺人工作安排情况报告;1959年上海市体育文娱工艺美术工业公司上海市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评选情况及登记表;1962年上海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市先进生产者登记表、先进小组事迹登记表;1963年第二轻工业局关于特种手工艺师登记表;1963年手工业局上海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对老艺人老技师的情况调查有关文件;1964年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关于工艺美术行业工艺师任命授衔工作情况报告、工艺师登记表;1966年第二轻工业部关于设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通知及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报在沪专业委员名单。
据档案记载,上海是我国工艺美术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自清代以来就有横机编结、手工编结、玉石雕刻、象牙雕刻、木器雕刻、雕漆屏风、骨扇檀香扇、镜银镶嵌、机绣、绒绣、抽绣、花边手套、花边织带、戏剧服装、戏剧用品、绢花、纸花、纸采、民间剪纸、丝绒玩具、地毯、搪瓷彩绘、高跟拖鞋、模型、面象、金丝草帽、裱面等30个工艺美术行业。1843年上海开埠后,从一个沿海商镇迅速发展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大城市,成为各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的基地,商业畸形发展,各地的手工艺人也相继地大批迁沪谋求出路,工艺美术品也被利用为获取厚利的手段,上海的手工艺也就随之发展起来。根据上海原来的20多个行业的分析其起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工艺,在上海也有着较长的历史,属于这一类的行业不多,只有戏剧服装用品、丝绒玩具(绒花)、纸采、剪刻、绣品、手工编结等七、八个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大都在近百年内。
如刺绣是我国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的民间工艺,上海民间的顾绣也是闻名全国的。原来的刺绣是手工绣,只需一针一线就能绘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花卉、人物、风景。约在四十多年前,美商胜家公司为了倾销缝纫机,遍设缝纫学校教授机绣,从此,机绣即逐渐代替手锈。解放前上海从事刺绣副业生产的妇女很多,主要为各商号加工刺绣台布、枕套、门帘等。其中枕套一项在1937年销量有90万对。以后即逐趋低落,至1948年销量仅及1937年的20%。
又如线结手艺也有二千多年历史,到汉朝线结工艺就很流行,各种线结饰物颇为各地妇女儿童所喜爱。自帝国主义在我国大量销售绒线后此项技术流传更广,从装饰品发展为各种绒线服装的实用品。经历年来民间艺人的整理提高,创制了各种舒适美观的服装,深为人民所喜爱,一般妇女尤乐于学习,上海解放前从事手工编结的专业很少,一般都为家庭妇女的副业。
剪纸在宋朝时就流行民间,上海历史上从业人员约有近百人。主要用于绣花底样或窗花、灯彩之上。
(二)近百年内由各地传来在上海有很大发展的行业,有各类艺术雕刻、镶嵌、地毯、绢花、瓷绘等。
如金银镶嵌是从我国古老的金属镂镶工艺演变而来,自帝国主义侵入大量饰品流入我国,在1889年有粤籍技工容景云倡议革新技术仿效西式,抵制外货,于是“洋装首饰”由此而起(即各种镶钻嵌宝的饰物),由于工艺精巧,深为消费者欢迎。到1937年就迅速发展到一千余人。以后曾一度萎缩。抗日胜利后,上海投机市场活跃,官僚、买办、资本家大多集中上海,因而该业又一度兴盛,从业人员发展到八百人。
木雕:上海的木雕有东阳木雕、红木雕刻、佛像雕刻、雕制宫灯、白木玩具等五大类,大部分都是在近百年内发展起来,全盛时期是1923~1928年,从业人员有一千多人,而到解放前夕从业人员只有近百人。其中如东阳木雕是在1923年起流入上海,开始生产被天主教堂所控制,后有教徒李鸿福与人合办“双鸿太木雕古玩店”,营业甚佳。于是商人竞相开设,迅速发展到三十多家,从业人员有四百多人,专制各种外销家具、樟木箱、挂屏、台灯等。
(三)从外国传来或在原有的民间工艺基础上仿制外国产品而发展的行业,有绒绣、抽绣、横机、花边手套、高跟拖鞋等。
如绒绣起源于意大利的米兰城,约在1925年传来我国,又名彩维绒绣花。以各色彩维绒在开法司上(即黄麻布)挑出各色花草、人物风景,有铺底与不铺底二种等。
根据档案记载,1960年代,上海工艺美术仍有从业人员近2万人。1963年手工业调查,技艺高超的艺人有418人,其中行业关键人员有76人。当时享有一类待遇艺人名单14人,如玉石雕刻厂的魏正荣(玉雕)、冯立锦(牙雕)、孙天仪(玉雕)、潘杏庸(竹刻),工艺美术研究室为赵阔明(面塑)、薛佛影(象牙细刻)、支磁庵(竹刻)、张景安(刻砚台)、何克明(灯彩),第一木雕厂的李森茂(木雕设计)等。1964年左右,上海工艺美术已初步形成地方特色,大量产品外销,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工艺美术因许多传统题材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与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不符,也不符合当时外贸方针,内销和出口等遭受重创,因此生产大幅度下降,许多行业处于严重停工状态,绒绣等部分行业相继申请转产,民间艺术更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导致某些传统工艺美术品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到今天已处于不得不由政府出面向全社会呼吁加以宣传保护的状态。
上述材料阐述了百年来上海工艺美术起源及兴衰情况,我们从有关材料中也已可看出,文革前,上海工艺美术一度非常繁荣,出口畅销,但部分传统工艺美术已呈现衰退消亡的端倪。对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变化很有价值。档案中关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个人情况的文件为我们摸清有关行业演变情况提供了线索。
(黎 霞)
 
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