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档案专题介绍
【背景资料】苏州河原名吴淞江,全长100多公里,是上海境内继黄浦江之后的第二大河。苏州河源自太湖,在下游与黄浦江交汇,将太湖水注入长江,因可以直达江南丝织业中心苏州城而得名。上海开埠后,英美列强先后在苏州河南北两岸建立租界,并屡屡向西扩张;在华人有识之士倡导下,位于华界的闸北新区在苏州河北岸赫然兴起。苏州河由此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开发阶段。
在内外贸易为主的经济带动下,苏州河的内河交通运输功能得到体现,两边河岸渐次修起了石质驳岸,筑造了大量行业码头,使之成为与长江三角洲及内地经济联系的交通命脉。
苏州河河面上也前所未有地筑起许多桥梁,1856年外商在苏州河河口架起了“威尔斯桥”,沟通英美租界。自此,租界当局自东向西接连造了许多新桥。1900年华人在今恒丰路处建起了华界的第一座桥----“新大桥”。这些桥最初大多是木质的,进入20世纪后陆续改成了钢筋混凝土桥或钢结构桥。至1949年时,从最东端的外白渡桥至中山路三号桥,共建造了18座桥梁。此外,在西部桥梁不很紧密的河段,还设置一些河渡载运过客。这些桥梁和河渡将两岸的城区连为一体,使往日冷落的两岸得以繁荣。苏州河沿岸地区的市面因此逐渐兴起。
今河南路向东的外滩地带,系云集着外国领事馆、公园、外商洋行和教堂等的“黄金地段”;今河南路向西,远至今石门二路之间,码头林立,仓库货栈众多,系“仓栈商业区”;今石门二路向西则是大型企业云集的“仓栈工业区”。随着船只往来频繁,沿岸地区繁荣,人口聚集,沿岸连片贫民区的形成,工业污染的排放……这一切终使苏州河水质发黑变质。
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深入,自1997年开始,上海市政府狠下决心投入巨资,苏州河污水治理、两岸开发工程由此得以全面展开。
【档案分布】馆藏历史档案中有关苏州河的材料较多,约500多卷(其中35卷为英文档案),案卷所属时间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至1950年。其主要分布在政府机构、工商企业以及工商业同业公会档案全宗之中。
其中,政府机构档案主要集中在沪北工巡捐局(Q207)、上海特别市政府(R1)、上海特别市警察局(R36)、上海特别市第一区公署公务处(R22)、上海市政府(Q1)、上海市公用局(Q5)、上海市社会局(Q6)、上海市民政局(Q119)、上海市政府会计处(Q124)、上海市警察局(Q131)、上海市港务局(Q211)、上海市卫生局(Q400)以及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U1)等全宗;
工商企业档案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商会(Q201)、天原化工厂(Q38)、上海申新第一棉纺织厂(Q193)、永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Q197)和诚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Q198)等全宗;
同业公会档案则集中在上海市木材商业同业公会(S145)、上海市河轮船商业同业公会(S150)、上海市民船商业同业公会(Q152)、上海市土布商业同业公会(S232)等全宗中。
【档案介绍(之一)】馆藏中文历史档案中有关苏州河档案可分为航运管理、河道疏浚、交通设施建设、卫生整治、沿岸工商业的分布、苏州河及周边地区治安管理几部分。
一、航运管理 上海市政府有关开浚吴淞江(1930年代)、整理苏州河(1946)的文件,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制定防止吴淞江水上交通阻塞办法(1934)、招商承办吴淞江济渡(1929)、取缔木排竹筏停泊吴淞江妨碍交通(1936)、制定沟通苏州河南北两岸交通计划(1947)、组建苏州河交通管理顾问委员会(1947)、商讨管理苏州河航道秩序规则、整治苏州河航运和秩序问题(1947~1948)等文件;上海市社会局关于黄浦江及苏州河划船执行办法(1947)等,上海市卫生局关于举行苏州河船舶秩序整理的会议记录(1946.3)、管理苏州河航道秩序暂行规则(1946.6)、组建苏州河交通疏导队(1948.11)等文件,上海市港务局有关核议上海浚浦局拟定的管理苏州河章程(1930.9)等文件,上海督办市政公署关于设立苏州河水上查验所的文件,上海市河轮船商业同业公会关于放宽苏州河内轮船拖带船只限制(1946)、呈请筹设“苏州河交通管理顾问委员会”(1947)等文件;上海市商会征求各业对“上海市苏州河管理苏州河航道秩序暂行规则”意见(1949)等。
二、河道疏浚 上海市社会局有关疏通苏州河的会议记录(1948.4)、疏浚工程经费(1948)等文件,上海市政府会计处关于疏浚苏州河工程经费问题(1947)等文件,上海市工务局关于“疏浚苏州河工程节略”(1949.3),上海市工务局疏浚苏州河工程筹集经费与工程计划,苏州河交通管理顾问委员会有关疏浚河道建议的会议记录(1949),沪北工巡局关于开浚苏州河(1924.1)文件,上海市港务局关于浚浦局测量苏州河(1930.2),上海市商会对疏浚河道的建议等档案。
三、交通设施建设 上海市参议会关于沟通苏州河两岸交通计划、1947年度防涝工程、浦东大道建筑工程计划等文件(1947),上海市政府关于修建中央造币厂前苏州河桥文件,上海市政府会计处关于修建苏州河南北两岸交通工程(1947)、修建苏州河南岸及栏杆工程(1947)等文件,上海市公用局有关吴淞江各渡兼用旧船及建副船(1929~1930)、创设苏州河各济渡、河边设置畜水箱及河水管(1933.11)文件,上海特别市第一区公署公务处有关修建堤岸等文件。
四、卫生整治 上海特别市警察局有关取缔租界垃圾倾倒入苏州河的文件(1938.11),上海市警察局关于上海市市长不满苏州河两岸不洁情景的手谕(1945.12)、清除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垃圾(1945.12)、禁止苏州河两岸居民和船户任意倾倒垃圾(1946.5)等文件,上海市港务局关于清除苏州河及沿岸垃圾的文件,沪北工巡捐局有关迁移垃圾码头(1923.8)等档案。
五、沿岸工商业分布 上海市公用局关于批复华商、华商企业申请租用苏州河各段岸线文件,苏州河北机关工厂公司概况调查,上海市地政局关于苏州河南岸公地使用情况(1948.6)等文件。
六、治安管理 上海特别市警察局关于执行划分浦江和苏州河警权的文件(1944.10),上海市警察局关于整理苏州河秩序(1946.2)、调查日军将枪械投入苏州河情况(1945.9)、处理码头工人争夺搬运权纠纷(1949.4)、取缔苏州河桥上乞丐(1945.10)、取缔船只在河栏杆系缆(1946.9)、成立区经营检查站(1948.5)等,上海煤石驳船业同业公会关于制止翻仓检查进出苏州河船只的申请文件等。
【档案介绍(之二)】馆藏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中,有关苏州河内容主要包括: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关于重建苏州河桥(1920)、整治苏州河外滩(1920)、延长苏州河周边道路和空地(1921~1931)、加固堤岸(1921)、装置地下气体输送管(1926)、成立救火会(1926)、办理苏州河船税(1928)、修建出租车停车场(1934)、修建码头设备(1936)、苏州河娼妓登记(1941);工部局工务处关于苏州河栈房地产(1902)、苏州河滩地(1906)等来往文件。
【整理鉴定及检索】 馆藏苏州河档案分布在馆藏中、外文历史档案的各个全宗之中,其中中文档案已经系统整理和开放鉴定,可提供利用;照片涉及的馆藏外文档案尚未鉴定,目前控制使用。有关档案均配有书本式案卷目录,其中中文档案有案卷级目录录入本馆目录数据库,可供计算机检索。
(周燕萍编撰 戴志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