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档案馆第十七批开放档案珍品介绍(一)
2004年12月21日,上海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第十七批档案。此次开放的档案主要为中外文资料和馆藏照片及明信片。最早的中文资料可追溯到1882年由清政府总理衙门排印的《中俄约章会要》,图片则有反映晚清北京城墙下社会风情的明信片。这批资料内容的涉及面很广,包含大量直观的、清晰的图片,有些是首次披露,许多曾经是反映上海历史变迁的资料已经成为了解上海近现代风貌的第一手素材,十分珍贵。
在此我们从中精选出一些珍品,以飨读者。
(一)资料类
此次开放的馆藏资料共6344卷,起止时间为1882至1950年,主要为官方机构编辑出版及各民间团体编印的涉及近现代中国(主要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工商业、文化教育、民政、人物生平等方面资料,对研究上海近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迁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海特别市政府市政公报》(第十三----十八期)






1928年8月——1929年1月由上海特别市政府秘书处出版,主要内容为当时国民政府、上海特别市政府关于机构设立、人事任免、政策颁布等各项训令、批文、来往电函、布告、法规;第77次至80次市政会议决议;1928年7月至1928年12月31日纪事;附录,如农工商局1927年6至7月农商团体注册报告、1928年7月至12月上海特别市劳工、劳资纠纷简报等。
“抗战八年来敌军用毒经过报告书”



“抗战八年来敌军用毒经过报告书”(1945年10月),国民政府军政处防毒处编,主要内容有日军化学战主要人物及陆空军化学部队编制与装备概要,日军在华使用毒气及毒菌种类和我军伤亡概况,日军驻华化学部队和工厂概况,俘获日军化学战资料统计表,日军在华用毒重要战例及用毒次数统计表、我军中毒伤亡统计表有关图表,我国防毒对策的检讨。用毒为《海牙条约》所禁止,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即派遣欧战观战团,收集用毒资料,战后,日军组织军部技术本部成立科学研究所,为研究用毒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设立化学部队,并在驻华军队中配备化学武器,敌军在攻陷平津时,用飞机在天津投掷毒气炸弹。“七七”事变后,从淞沪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至徐州会战,日军多次施放毒气,甚至在宁波城郊、衢县等地播放跳蚤、毒菌,造成大面积鼠疫、霍乱、伤寒等疾病,造成军民死伤多人。据统计,抗战八年,我军中毒人数共计36968人,死亡2086人。上海福民医院等处,还成为日军毒菌养殖所。这份资料成文于抗战结束不久,对揭露日军对我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






《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1932年12月),上海文华美术图书公司出版。此画册图文并茂,用图片形式记录了“一·二八”事变发生实况,从事变发生前和平景象、日本浪人骚动、日军进攻闸北、毁坏我农田、工厂、街道、屠杀我军民,到我十九路军、义勇军等奋勇抵抗,战地救护,事变调查团调查和各地召开追悼会等情况,反映了战争的惨烈,我军民反抗强敌的悲壮。图册还用文字记录了十九路军全体官佐题名、淞沪战役敌我兵力统计、伤亡统计、战区损失统计,每日战事一览,日本侵略中国溯源,日军进攻概述,我军抗日每日战斗经过,我军撤退经过,被占区域的惨象,停战协定签字始末等,及上海市政府、外交部、上海市市商会等机构、蔡廷锴将军等关于淞沪战事的有关文电,是不可多得的抗战史料。
《中俄约章会要》



《中俄约章会要》,1882年由清政府总理衙门排印,同文馆聚珍版。收录自康熙朝起的中俄间条约,分上中下三卷。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






《凤藻》(第十七卷,1937年刊),圣玛利亚女校编的校刊。包括职员一览表,师生生活素描,各级代表写作,如论坛、小说、小品文、诗歌、剧本、翻译等作品,其中有张爱玲的照片和她的论文《论卡通画的前途》。
《第六届全运会画刊汇订本》






《第六届全运会画刊汇订本》(1935年10月)是“东方杂志”发行的外刊,由商务印书馆发行。1935年10月10日至22日,在新落成的上海市江湾体育场举行了旧中国第六届全运会,参加单位有38个、运动员2286人,包括许多华侨,上海代表团规模最大,与赛者233人,比赛项目有男子田径、全能、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棒球8项,女子田径、游泳、篮球、排球、网球、垒球6项,上海地区在赛事中成绩显著,获得冠军的项目有男女排球、女子篮球、男子网球双打和男女田径大部分项目,获得总锦标。此画册收录了大会日记、上海市运动场内外景、会长、副会长、委员、职员照片,运动会开幕式、各运动队团体照片和代表照片,各项比赛照片和优胜者授奖照片、闭幕式、商务印书馆发行《第六届全运会画刊》陈列馆场景等照片,记录了该项赛事的详细盛况。
《多城盛会——中华民国参加加拿大国际贸易展览会》






《多城盛会——中华民国参加加拿大国际贸易展览会》(1948年),加拿大首届国际贸易展览会于1948年5月29日在加拿大举行,6月12日闭幕,当时英国、美国、捷克、瑞士等20多个国家都派代表和商人出席,我国由中华民国商会全国联合会组织商品展览代表团前往参加,设有工业机械、农业改进、医药发明等展馆。展览物品包括三友实业社的毛巾、新光标准内衣制造厂的内衣及金龙地毯公司、景德瓷器公司、正大纱管厂(红鸡商标)、华纶毛纺织染公司等机制产品;各省土产如茶叶、桐油、药材、羊皮及刺绣、古玩、书籍、棉织、丝织品、表带等手工艺、艺术品和罐装食品等,共24种,3895箱。此刊为中华商会全国联合会编印。图文并茂,反映了我国组织和参与这一国际展览的概况。
《凤凰集——老凤祥裕记银楼纪念册》






《凤凰集——老凤祥裕记银楼纪念册》(1948年),上海有正式的银楼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老凤祥裕记银楼创立于道光年间,原在上海大东门,光绪十二年迁至南京路望平街口,改为怡记,1905年改为植记,1908年改为庆记,1912年改为裕记,迁移至于南京路,1930年重建新式洋房,主要经营兑换赤金、精制时新款式的金银首饰、中西器皿、徽章、珍宝钻石,手工镶嵌或法蓝镀金等贵重物品的销售,知名品牌丹凤牌,信用卓著,驰名中外。该画册有银楼的内外景、全体同人合影,职员个人照和简介,职员生活照片和银楼沿革、同人福利会章程和通讯录。
《上海市工务局之十年》






《上海市工务局之十年》(1937年)。上海市工务局编印,用文字、图表、照片反映工务局十年发展状况。有孙中山《总理遗教》、上海主要道路、沟渠、地区如中山路、方浜路、老西门、南市外马路、“一·二八”事变后闸北地区整理前后照片;上海的行道树与苗圃照片;重要桥梁如恒丰路桥、真北路吴淞路桥、码头、塘工照片;市有建筑如陈英士纪念塔、南市文庙、平民住所照片;危房如泰亨里、毛家弄等改造照片;江湾市中心区鸟瞰图及各种建筑开工仪式及建成后场景。许多照片至今仍为各种杂志所引用。
《上海市工务局重要工程摄影选集》






《上海市工务局重要工程摄影选集》,有1946年5月-1948年12月上海恒丰路桥、浦东高桥大同桥、山西路桥乌镇路桥、南市外马路一至五号、七号码头、天目路、衡山路竣工前后照片;浦东大道、愚园路、建国中路加铺路面照片;中山公园、复兴公园、黄浦公园、衡山公园、教仁公园改建后的景致;虹桥路、胶州路等埋管工程,南新泾、蒲汇塘等疏浚工程、高桥海塘工程、吴家宅海塘工程完工前后照片,共63幅。
《江亚轮专集》






《江亚轮专集》(1949年),郑大慈编辑。江亚轮事件发生于1948年12月3日,当日招商局行驶沪甬线的江亚轮,在下午6时45分,赴甬途中,驶抵吴淞口外白龙港,突然发生爆炸,乘客2607人,仅900余人得以生还,为近代空前大海难,超过1912年铁泰泥克号罹难1517人的惨剧。但发生惨案的原因一直没有定论。江亚轮出事时船旁有多艘船只视若惘闻,但金源利号、茂利号等渔轮和帆船奋力拯救,事发后,招商局派出潜水员和大小轮驳十余艘,彻日打捞尸体,来自海门的金源利号船主张翰庭,因救援了467人,被授予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该专集收录了江亚轮罹难旅客记录表、失事经过与善后、失事原因、死者照片等。
《蒋委员长生活留影集》






《蒋委员长生活留影集》(1937年7月),有蒋介石青年时代照片,如与母亲的合影、留学日本时留影、1924年在黄埔军校与孙中山一起阅兵时留影、检阅北伐军时留影;1927年至1934年的照片,有与就职的国民政府委员合影、与宋美龄结婚照、与冯玉祥、张学良等合影,在中央运动场奠基礼时留影,在南昌与西安、上海等地时各种的活动照及与各界名人合影;1935年后的照片,有在昆明、武昌、西安事变前后的留影等。
胡伯洲收藏的《照片集》






原《中华画报》编辑胡伯洲收藏,时间为1911至1946年。有武昌起义期间,满清官吏撤逃时情形照片;民国名人孙中山、蒋介石、白崇禧、何应钦、汤恩伯、郭沫若及外国政要等参加重大外交活动的照片,如黄埔军校中的孙中山与蒋介石,西安事变前后蒋介石与杨虎城,蒋氏夫妇参观美国军舰与驻华美军总司令魏德迈合影,与美国援华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合影,魏德迈观看沪港照片,美国大使高斯向国民政府呈交国书,参加中美英会议的军政人员罗斯福、邱吉尔等照片;缅甸访华代表团及中缅文化协会有关活动,印度救护队柯棣华赴八路军抗日战区从事救护的照片;国民参政会会议情况等。
《上海轮廓》






《上海轮廓》(1937年),上海时代编辑部编,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发行。本书用图片来反映当时上海的基本面貌,有公共租界中区详图,繁华上海俯瞰图、上海市政府、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中法大药房、孙中山先生住宅、盛宣怀公馆、博物院路犹太教堂(今虎丘路,名阿哈龙犹太会堂,系由哈同于1927年建成,二战期间米尔经学院师生曾在此会堂内苦读。1985年被拆毁)等重要机构和场所的建筑外观;有龙华寺、黄浦江、苏州河、南京路、城隍庙、静安寺、大世界、跑马厅等著名景观照片;有上海市警察、公共租界华捕、印度阿三、登陆洋兵、养鸟的人、街头走路的妇女等人物照片;有“五卅运动”流血地、上海特有的舢板、煤气灯、黄浦江渡轮、公寓、公用电话亭、小报滩、广告招贴、外滩和平女神像、洋人铜像等街头小景;有上海人死后出丧、卖长锭、买菜、拍电影的上海人风俗生活照片等。
《弘治上海志》



《弘治上海志》,上海人唐锦编撰,1940由中华书局翻印。有志序、上海县地理图,正文为疆域、山川、田赋、祠祀、建设古迹、官守、人品八卷。上海有志,源于明代洪武年,但未及成书,《弘治上海志》为上海最早的志书,一度失传,后经上海通志馆向海内外搜寻,最后在宁波天一阁找到唯一存世的孤本,翻印成书,故此书虽不是正本,但从内容上看,是对上海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最早的反映,较为珍贵。
(撰文:黎霞 图片:张海)
 
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