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作为一座有着800年历史的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嘉定区档案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和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将档案工作融入学生“大思政课”建设,创新打造“兰台传‘嘉’话”思政教育活动品牌,通过机制筑基、品牌赋能、队伍提质、共建拓面四大举措,推动档案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构建“档案+思政”育人新格局。
一、健全长效机制,夯实思政育人根基
组织保障体系化。嘉定区档案馆作为上海市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嘉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持久发挥档案育人作用,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健全馆际、馆校合作机制,以党建引领的模式,探索建立馆际展览资源商借、馆校长效沟通等机制,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制度化保障。单位内部建立局、馆、办协同机制,共同发力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同时,利用嘉定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平台,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形成了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引进一系列文化活动和展览资源,也通过这一平台将我们档案文化资源送到基层。
基础设施功能全。区档案馆新馆,总建筑面积24319㎡,新馆的公共服务区域约3000平方米,其中设有6个展厅,2个为固定展厅,4个临展厅;配备学生活动室、方志阅览室等公共文化空间向公众开放。同时,对外服务大厅、中心控制室、档案接收室、整理编目室、档案修裱室、数据机房、开放审核室等技术用房也满足了学生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的专业化需求。
安全保障制度化。成立新馆运维保障“三人小组”,负责馆内安全工作统筹协调,建立物业管理周报制度,保障新馆日常运行平稳、安全、有序。建立一套高效运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档案馆启用以来,凭借多次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建立了严格周密的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理机制,根据不同规格的大型活动,以局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单位年轻骨干力量、见习基地大学生、物业人员为主要成员分层次组建保障小组,确保活动规范有序安全。
二、打造核心品牌,创新思政育人载体
嘉定区档案馆以“兰台传‘嘉’话”为品牌核心,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协同方志资源,打造思政教育精品内容,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开发精品课程矩阵。为深入挖掘和传承档案方志中的红色记忆,用档案方志讲好嘉定故事、传播嘉定声音,局党支部牵头,馆内档案方志骨干力量深入挖掘档案方志中的历史资料,推出了一系列以档案知识、嘉定历史、嘉定文化为主题的精品课程10余门,档案知识类课程包括:“成长档案知多少”“成长档案制作辅导”等;历史类课程包括:“从穷城到财神县、现代化新型城市——从嘉定百年蝶变看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亲历者于光远”等;文化类课程包括:“嘉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建人民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以西大街历史风貌区建设为例”等。这些课程资源依托爱心暑托班、寒托班、党建服务中心平台,通过点单式服务,送到社区、学校,以2024年数据为例,覆盖学生群体500余人次。
打造沉浸式育人场所。为进一步丰富馆内思政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沉浸式体验,把展厅变讲台、把档案变教案,打造沉浸式育人场所。在新馆启用以来短短1年半的时间内成功策划了“志合越山海 携手向未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档案记忆展”、“文教之根——嘉定教育历史文化展”、“孙敏捐赠书法作品展”等7个档案主题展览,引进“嘉定红十字百年历史文化展”“嘉定区文联书画篆刻年展”等9个展览。依托丰富的展览和场地资源,承办“我嘉好儿童 争做好队员”嘉定区少先队入队仪式,组织新队员参观红色档案展览,观看嘉定历史影像,让入队仪式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少先队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布“兰台寻宝 乘教化之风 觅历史足迹”档案思政教育研学路线,推出参观打卡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实践。举办“小小讲解员”成长体验活动、“小当嘉看嘉定”学生探馆活动,高中生暑期志愿服务活动,“成长档案”档案馆体验活动等一系列依托档案展览和场地资源的沉浸式思政教育活动。2024年,档案新馆共接待总人次近2万人,其中学生群体达5000余人次。今年暑期我们将推出“档案见证历史 青春筑梦未来”档案馆citywalk探馆活动。
(2024年嘉定区少先队入队仪式照片)
(嘉定区档案馆打卡活动印章图案)
数字化形式扩大传播效应。扩大档案文化宣传面,VR全景(真实场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线上档案馆成为我们探索数字化传播的一个创新举措,首批数字化成果将馆内的所有展览进行数字化,制作成VR全景展览,以数字化形式发布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扩大档案展览的传播途径,为不便到馆的公众提供线上参观途径。利用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技术升级改造展厅语音讲解功能,代成本改造展厅语音讲解,提升参观者自主性和体验感,进一步延伸展览内容,丰富展览知识性。以于光远展厅为例,10个点位仅花费150元。
三、建强人才队伍,激活思政育人动能
构建以档案馆专业工作人员为核心团队,见习基地大学生为骨干力量,学生志愿者为重要参与群体的梯队化建设模式,构筑特色鲜明、运行高效、坚实可靠的人才队伍。
专业力量筑基。馆内配备一名有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相关经验学生活动专职人员,一名见习大学生有丰富的主持、讲解经验,都取得教师资格证。同时,选拔馆内优秀年轻骨干组建专职讲解队,开展专题培训,并开展讲解员技能“大比武”,成为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最可靠的一支人才队伍。
(讲解“大比武”活动照片)
青春力量赋能。嘉定区档案馆持续八年开展“爱嘉学子”高中生志愿讲解员培训,旨在培养一支青少年讲解员志愿者队伍,让青少年在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唱主角、打头阵,累计培训高中生支援讲解员300余人。2024年,为满足展览资源增长需求,强化人员储备,队伍进一步扩编,创新推出面向低龄学段的“小小讲解员”成长体验活动,累计培养100余名小讲解员。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的“红喇叭”讲解员更是被作为优秀案例,登上了市级媒体平台得到广泛宣传。此外,档案馆2024年获批区就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通过专业带教及“见习生讲解大比武”等活动,提升见习生能力素质,打造社会实践“大思政课”,为思政教育培育新生力量。2024年全年开展志愿讲解30批次,服务观众1518人次。
(“荧屏冬令营”节目录制现场照片)
四、深化共建共享,拓展思政育人半径
不断拓展馆校合作平台,创新馆际联动模式,充分发挥平台聚合作用,汇聚更多优质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持续拓展思政育人半径。
馆际联动聚资源。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区档案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力量,建立健全党建联建机制与馆际展览资源商借机制。依托“融合型党建”,深化与文化领域的合作联动,树立全区文化史料、档案资料“一盘棋”理念,构建资源一体化工作新格局,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通、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与明止堂中国字砖馆开展常态化馆际交流合作。
馆校协同育新人。嘉定区档案馆先后与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同济黄渡小学、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等签订馆校共建协议,在嘉定区迎园中学建立成长档案实践基地,与古猗小学合作开展“小小讲解员”定向培养计划,通过多样化实践载体强化育人实效。2024年获评区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兰台传‘嘉’话”入选区级机关“党建聚能”优秀案例。
(来稿:嘉定区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