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延安珍贵历史影像亮相引发社会关注(附图)


1942年毛泽东影像与照片对比图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主席 林伯渠.)
2012年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恰逢《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此,5月21日上海音像资料馆在广播大厦举办了国际档案日特别活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延安抗战时期珍贵历史影像发布会。众多珍贵历史影像,尤其是一些首次发布的有关延安“鲁艺”与“抗大”生活的珍贵影像,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延安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貌,为更好地贯彻和实施讲话精神提供直观生动的影像文献。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尚智、上海档案局副局长朱金铃以及来自上海档案馆、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的领导、高校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共同观看了上海音像资料馆珍贵影像资料采集团队的最新成果,并对于这些珍贵历史影像资料的内容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既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同时对于党史的宣传教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会上,上海音像资料馆介绍了从60多分钟延安抗战影像资料中精选汇编的珍贵影像,既有最早拍摄红军到达延安后的历史影像、也有由美军观察组拍摄的最早延安彩色影像、还有最新从俄罗斯发现的著名纪录片导演卡尔曼在延安拍摄的原始影像素材。这些影像全景展现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圣地全貌,影像中既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代革命家,也有在延安的“抗大”与“鲁艺”学习的来自全国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革命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更有在延安的大合唱、街头活报剧以及鲁艺书展、抗日漫画展、写生课、弦乐指挥课等多种演出与文艺活动的影像纪录。



1944年彩色的延安影像
上海音像资料馆珍贵影像资料采集团队对于延安抗战影像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始于2011年底。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利用资料馆构建起的覆盖全球的珍贵历史影像采集网络,以及对馆藏资源的全面梳理与研究,不仅在国内首次发现了一批珍贵延安抗战时期的历史影像,尤其是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直接相关的延安“鲁艺”与“抗大”的影像,还初步构建起拍摄国家和地区多达5个、内容超过60分钟、既有黑白影像、也有最早的彩色影像的延安珍贵历史影像资源库。
为了确认这些资料的内容价值,上海音像资料馆珍贵影像资料采集团队还登门拜访了曾在当时“鲁艺”学习生活过的老艺术家黄准。她认为这些影像非常珍贵,它们让当年抗日根据地的生动历史得以更好地留存下来,老人还从中辨认出了扮演《兄妹开荒》的两名演员。
上海音像资料馆在延安抗战时期珍贵历史影像方面的重大发现与采集成果,不仅获得了专家的好评,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浪网、搜狐网、东方网等都予以了报道。上海市档案馆、市委党史研究室、二大纪念馆等机构也希望下一步就党史影像资料的研究与利用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上海音像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