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4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何少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度开发上海红色档案资源,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拥有丰富且独具上海城市特色的红色档案资源。近年来,市档案局(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心用情把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努力把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职责落到实处。

一、建章立制,为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利用保驾护航

2021年以来,市档案局注重把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把建章立制贯穿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利用全过程。在制定《上海市档案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时,单列“加强红色档案传承弘扬”专条;在主持修订《上海市档案条例》时,首创制定了“红色档案保护利用”专章,开全国档案系统先河;先后制定印发《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意见》《上海市红色档案资源管理办法》及配套标准指南,启动全市红色档案资源普查和珍贵红色档案申报认定工作。

市档案局(馆)还积极参与《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草案修改工作,作为上海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努力推动全市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市档案馆报送的馆藏珍贵红色档案入选市政府2022年发布的《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

二、记录时代,加强红色档案、“四重”档案的接收征集

近年来,市档案局(馆)着力建立“四重”(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常态长效机制,适时接收上海对口援建档案;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市级层面档案文件材料归集工作;认真开展历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档案、历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档案的收集工作;及时接收市防控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馆藏“四重”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

同时,市档案馆加强红色档案征集工作力度,征集进馆了上海解放亲历者、市老领导赵祖康、赵行志,老劳模裔式娟的珍贵档案,进一步丰富了馆藏红色资源。

三、协同合作,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档案局(馆)不断加强与党史、统战等部门、文博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纪念活动和系列主题教育,以联合办展、合作出版为主要抓手,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2018年以来,市档案局(馆)举办的红色主题展览主要有:与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合作举办“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与市委党校联合打造“红色上海”主题教育馆;与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主题展”与欧美同学会、市委统战部等合作举办“恰同学少年——留苏档案见证百年复兴路”主题展;与市级机关工委、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红色珍档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之路”档案展;团市委共同推出“逐梦光荣之城——上海青年百年奋斗史档案文献展”线上展与市文联、市文史馆联合主办“笔墨军魂——汪观清军事题材作品及相关史料展”此外,市档案局(馆)还积极参与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等“一馆五址”建设,为“一馆五址”展陈提供了不少馆藏红色档案。

此外,2021年到2022年,在国家档案局的支持指导下,上海市档案局(馆)牵头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档案局和档案馆先后举办了“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汇集三省一市数十家档案文博部门的数百件红色珍档,并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长三角20多个主要城市巡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线上线下观展人数累计突破百万。

四、多措并举,积极参与“大思政课”建设

近年来,市档案馆积极发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聚焦“大思政课”建设,面向广大青少年群体开发互动式教学、微课题研究等独具档案特色的“四史”课程,在沉浸式体验、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上下功夫。同时,市档案馆还与包括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等在内的数十所中小学校开展合作共建,创新教育手段载体,活化红色档案资源利用方式,提升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成效。

2022年,市档案馆报送的“让故纸堆里的上海故事活起来”案例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梦想季“筑梦大道·新时代‘大思政’创新发展优秀案例”。2023年9月1日,市档案馆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分别与复兴实验中学和格致中学合作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结合馆藏红色档案和馆内红色主题展览资源,帮助广大师生找寻蕴涵在红色档案里的真实记忆,汲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红色档案史料编研方面,2011年至今,市档案局(馆)编辑出版《初心的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换了人间——共和国记忆》等红色主题图书10多种,近300万字,为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

五、创新演绎,精心打造多元化红色档案文化精品

市档案局(馆)一方面加强“档案春秋”微信公众号建设,使之与《档案春秋》杂志、《上海档案》杂志融合互通;另一方面,着力强化与新媒体主管部门、主流新媒体和新媒体头部企业的合作,不断开拓红色档案资源传播新空间。2019年,携手喜马拉雅电台推出“市民朗读者:上海解放珍贵档案”“历史朗读者:70年上海传奇故事”等活动,相关音频累计收听量达1.3亿人次。2022年国庆长假期间,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推出“守护初心 涵养家风——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专题系列报道。2023年,“档案春秋”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红色档案短视频,其中“清明祭英烈”短视频在澎湃新闻客户端播放量逾百万。

此外,市档案局(馆)与“上海发布”合作开办“记忆”栏目;与学习强国上海平台合作推出“档案春秋”专栏,累计发布文章点击量已达千万+,单篇最高点击量147万;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等单位合作研发的“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公众只需点击鼠标或触屏,即可了解包括中共一大会址等14个红色地标在内的50余个重要历史建筑的变迁历程。该平台荣获2023年德国“红点”设计比赛视觉传达类奖项、2024年IF设计奖。

与此同时,2021年以来,市档案局(馆)积极联合相关院校合作创排以红色档案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精品。其中,与上海戏剧学院共同推出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话剧《渔阳里的“大人物”》,被列入2021年上海市“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项目;指导上海音乐学院创排以“中央文库”历史为蓝本的音乐剧《忠诚》,将红色档案元素融入戏剧、音乐之中,生动刻画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展现伟大建党精神。该剧作为2023年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活动的压轴剧目,博得观众一致好评。

2024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市档案局(馆)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持续推进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一是不断深化红色档案资源归集管理和挖掘研究。完成“人民的城市:上海城市发展与治理”丛书杨浦卷、《东方欲晓:新民主主义革命记忆》《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上海卷》等编纂出版工作。拟发布全市首批珍贵红色档案名录,研究申报第二批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

二是加强馆藏红色档案、“四重”档案、珍贵高龄档案和特色档案资源分类保护。完善特藏专题展示库房设施设备,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管理,进一步提升红色和重要档案安全科学保管水平。

三是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解放75周年和“国际档案日”等重要纪念日和时间节点,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强“学生课堂”,依托馆藏红色档案,主动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要作用。

四是推进馆藏红色档案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加大红色档案抢救修复力度,开展纸张字迹酸化检测和脱酸工作。开展红色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构建红色档案保护数据库,实施红色档案数据资源长期安全保存策略,对部分濒危光盘进行数据转录。

为扎实推进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市档案局(馆)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汲取各方智慧,进一步用心用情管好用好红色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上海市档案局 

                                                                                                                                           2024年5月24日